万圣节由来的恐怖传说
每年的十月末,西风瑟瑟,夜色渐浓,我们迎来了西方世界的鬼节——万圣节之夜。这一晚,人们深信逝者的灵魂会回到故居,在活人身上寻找生息,渴望借此获得重生。这一信念背后,隐藏着一段古老的传说。
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欧洲将十一月一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而自公元前五百年起,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将这个节日提前至十月三十一日。他们认为这一天是夏季的结束,冬季的开始,意味着生命的轮回与更迭。
那时的人们,对故人的亡魂在特定时刻回到故居深信不疑,认为这是活人与死人沟通的时刻,也是死后重生的唯一机会。而活人则害怕被死魂夺去生命,于是决定在这一天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他们熄灭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到活人;同时将自己装扮成妖魔鬼怪,企图吓走死魂。随后,他们重新点燃火种、烛光,象征新的开始。
万圣节原本是一个赞美秋天的节日,如同五月节是春天的庆典。古代的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盛大的秋天节日。从十月三十一日的午夜到十一月一日,他们相信伟大的死神萨曼会在这一天召集所有逝去的灵魂,然而这些恶鬼会受到变成畜类的惩罚。这样的鬼魅聚会,令简单的民众感到恐惧,于是他们点燃篝火,严密监视这些恶鬼。女巫和鬼魂的说法便由此开始。至今,欧洲一些偏远的地区仍有人深信这些传说。
古罗马人在十一月一日还有一个节日,那是向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日子。他们在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我们的万圣节似乎融合了古罗马人的节日和德鲁伊德的节日。
虽然万圣节的活动最初是在教堂内进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将其视为尽情玩闹、讲述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机会。于是,这个原本用来赞美秋天的节日,逐渐演变成了神怪、巫婆和鬼魂的节日。
这一晚,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挨家挨户地敲门,喊着“不给糖就捣蛋”。而成年人则会参加各种派对,讲述鬼故事,体验这个充满神秘与刺激的夜晚。万圣节成为了连接生与死、现实与超自然的桥梁,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这一天,我们既敬畏死亡,又庆祝生命,展现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无尽好奇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