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骂季孙氏“是可忍,孰不可忍?

恐怖故事 2025-03-16 12:43www.198689.com恐怖故事

孔子对季孙氏的严厉批评

孔子,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追求政治理想。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其根基皆源于周礼。西周,对于孔子而言,是他的理想国度,其根源就在于完备的周礼。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孔子眼里,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使用八佾,即六十四个人的乐队。诸侯甚至卿大夫都僭越使用,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因为,如果礼仪不规范,秩序就会混乱;如果秩序混乱,世界就会陷入混乱。

当看到鲁国季孙氏在其家庙里使用八佾的礼乐队伍时,孔子愤怒至极。季孙氏,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三桓之一,按照礼法规定,只能享有四佾的乐舞队。他们却僭越使用周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这是目无礼法、沦丧至极的行为。

三桓,包括季孙氏,在当时的鲁国大权独揽。特别是季孙氏,他们不仅架空鲁国国君,甚至直接将鲁君赶走,自己代行国君之职。这样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君臣之间的礼仪界限。

对于孔子的批评,“是可忍,孰不可忍”,历史学家钱穆也有他的解释。季氏的行为已经严重僭越了礼法,那么逐君、弑君的行为也就不在话下。

在奴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礼法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礼乐制度的创始人周公旦强调的“别”与“和”,在巩固血亲关系、和睦四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孔子所骂的季氏,正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背了尊卑贵贱的礼法制度。

商代的传子制是为了维护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制度。违反礼法包括礼仪、册封、巡狩、朝觐、贡纳、服饰、居室、用具等方面,都是非礼、僭越的行为。季氏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这些礼法制度,所以孔子才会如此愤怒。

孔子的愤怒源于对周礼的尊重和对季孙氏僭越行为的强烈不满。他希望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秩序,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以上便是孔子为何骂季孙氏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频道!

上一篇:宋濂借书 宋濂借书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