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将徐达放在龙床上
徐达:明朝的万里长城与乱世中的处世智慧
朱元璋口中的“万里长城”,不仅是明朝的军事巨擘徐达,也是他从小到大的玩伴和铁哥们。这位老农民出身的英雄,自幼便习得一身好武艺,能在田间地头挥锄头,也能在战场上挥斥方遒。
在朱元璋一统天下的征程中,徐达作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扮演了关键角色。打败陈友谅的第二年,他就被任命为左相国,一路晋升为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他的战绩赫赫,多次扫荡元朝残余势力,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徐达的声名日隆,他的官位和影响力逐渐让皇帝朱元璋感到芒刺在背。朱元璋从一个叫花子到皇帝的历程,让他对权力的得失有着深刻的体验。他担心自己的子孙无法驾驭这些功臣,因此开始暗中试探这些将领。
但徐达为人低调谨慎,多次化解了朱元璋的猜疑。有一次,朱元璋想将“吴王府”赠予徐达,但被徐达婉拒。徐达深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敢接受这样的重礼。另一次,当徐达征战归来,朱元璋扶他坐龙椅时,他更是惶恐不安,坚决不肯接受这样的待遇。当朱元璋请他喝庆功酒时,徐达的反应更是让朱元璋对他放心。尽管醉酒后睡在龙床上,但徐达醒来后的反应让朱元璋明白,这位大将确实没有野心。
在明朝建立后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中,如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许多功臣都遭到了惨死的命运。但徐达却能在其中保全自己,最终得以善终。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对政治敏感问题的处理上。
洪武十八年,徐达因背疽去世,终年五十三岁。他的离世让朱元璋痛哭不已,追封其为中山王,享受太庙的供奉。他的肖像被列入了功臣庙,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徐达能在战乱年代立下赫赫军功,在和平时期保全自身,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做人的智慧。他深知权力的游戏并非儿戏,因此始终保持谨慎和低调,最终得以在乱世中保全自己,成为一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