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为"剃刀式"干部提供用武之地
克雷洛夫寓言中的深层启示
在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剃刀》中,讲述了一位朋友的尴尬经历:他因过于担忧锋利的剃刀会刮破皮肤,便选择使用钝口的“柴刀”来刮胡须。结果,不仅胡子没有刮干净,反而弄得满脸伤痕,痛苦不堪。克雷洛夫借此寓言强调了做事需要精准与果断,就如同要使用锋利的剃刀才能轻松刮净胡须一样。现实生活中虽然鲜有人做此类愚蠢之事,但这种舍“利”求“钝”的思维模式却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当我们谈论用人时,也不乏这种现象。一些人思维敏捷、敢于直言、勇于担当,他们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剃刀”,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常常因太过“锋利”而难以被重用。他们可能被晾在一边,长时间无法展现才华;可能被委以虚职,难以发挥所长;也可能被随意安排到不合适的岗位,使其无法展现真正的实力。而那些思路混沌、庸碌无为、善于钻营的人,却能够平稳地在职场上发展。
中央强调在推进改革时,需要那种具有披荆斩棘勇气的“快刀子”干部。这种勇气、毅力和作风,都是对于那些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人才的赞美。只有大胆使用这些人才,才能够解决困难的问题,克服险境。如果过分关注人才的缺点和短处,就会让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失去机会,甚至导致整个事业的失败。正如俗话所说:“快刀斩乱麻,铁遇快刀软如泥。”对于那些优秀的干才,我们不应求全责备,而是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和潜力。
清代官员李卫为人粗率狂纵,但他在改革时却毫不含糊,因此得到了提拔。如果我们在用人时过于苛责,就会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失去信心。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激发他们的实干精神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记住,“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在用人时应该看重人才的长处和潜力,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我们的事业中来,共同推动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