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举主要看“颜值”人长得丑最终榜位就

恐怖故事 2025-03-15 14:03www.198689.com恐怖故事

“来岁锦标先夺得,天街听喝状元声。”站在科举金字塔尖的状元,身份尊贵无比,备受世人尊崇。他们是天下学子的楷模,获得“大魁天下”的赞誉。从童试到殿试,他们经历了层层选拔,历经激烈的竞争,最终独占鳌头。成为状元,无疑是万里挑一的荣耀。想要成为状元,绝非易事。

在明朝的科举中,状元的选拔更是别具一格。除了要求学识渊博外,颜值也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因素。太祖朱元璋决心将状元打造为帝国的形象代言人,让状元们在簪花游街时,能够展现出王朝的风采。颜值自然成为了重要的选拔标准。

这一决策在洪武四年的殿试中得到了体现。原拟的状元郭翀因貌丑而被降为榜眼,而英俊的吴宗伯则被选为状元。这一举措让历史学家和考生们大跌眼镜。历史上,状元的选拔一直注重才学,而非颜值。明朝的科举却开创了以貌取人的先河。

从此,明朝的皇帝们在钦点状元时,都会先测试颜值。很多帅哥因此逆袭成为状元。比如建文二年的胡广,以非凡的帅气取代了初拟为状元的王艮。正统元年的周旋,虽然外貌十分丑陋,但误打误撞地被误选为状元,让人们觉得十分遗憾。明英宗吸取教训,特派太监亲自查看张和的眼睛状况,最终将英武俊朗的施盘选为状元。

这一注重外貌的风气在明朝盛行,甚至影响了通俗小说中的状元形象。大量涌现的美女状元、帅哥状元成为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角色。如《浓情快史》中的狄仁杰、《龙凤配再生缘》中的皇甫少华等,都是貌美、秀眼的美男子。他们在殿试中凭借出众的外貌,立即获得皇帝的青睐。而那些貌丑的人则可能因此丢掉即将到手的状元之位。

明朝的这种科举制度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素材。读中国古代历史,不仅仅要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有趣的人和事。明朝的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更多历史真相,请关注频道继续了解!

上一篇:巧克力山有巧克力没?只能看不能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