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
灞桥纸:探寻造纸术的古老起源
灞桥纸,这一名称背后蕴含着一段历史的奇缘。它并非凭空得名,而是在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的土层中,被工人们偶然发现的一种西汉时期的纸张。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纸张之一,为我们揭示了造纸术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那么,灞桥纸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那是一个平凡的工作日,灞桥砖瓦厂的工人们像往常一样在挖掘砖瓦。当他们挖到一定深度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他们立即上报了有关人员。随后,考古学家前来勘察,在一面铜镜上发现了一种垫着的麻类纤维纸,这就是灞桥纸。经过小心地挖掘,共取下了80片这样的纸张,最大的一片长宽约有10厘米。如今,这些珍贵的纸张被妥善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供人们欣赏与研究。
那么,灞桥纸究竟是怎样的纸张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灞桥纸与现代纸张有着显著的不同。它的颜色呈自然的黄色,表面平整、柔软且轻薄。尽管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但它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韧性和强度。经过鉴定,这种纸张的原料主要是纤维,其中还夹杂了一些苎麻。纤维的排列大多是不规则的,很少有同向排列的情况。还可以看到一些被切断、打散后的帚化纤维。
这些特征为我们揭示了灞桥纸的制作过程。它可能经过了切断、蒸煮、舂捣、抄造等工序,但整体看来,制纸的技术相对原始。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首次发现蔡伦之前的纸张。早在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就曾发现比蔡伦纸更早的纸张。由于二战的爆发,这些珍贵的纸张未能得到及时的研究和化验,最终遗憾地被销毁。但幸运的是,1986年,人们在甘肃天水的西汉文景时期的墓葬群中发现了绘有地图的纸张,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造纸术起源的线索。
灞桥纸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造纸术的古老起源,也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柜前,人们不禁会想象那些遥远的时代,造纸术如何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