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的大军曾在汉中大地上挥斥方遒。历史记载在《三国志·武帝纪》和《三国志·张鲁传》中,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汉中的张鲁。从三月到陈仓,五月攻克河池,七月主力到达勉县阳平关一带。此时的张鲁弟弟张卫,依托地形险要,修筑了长达十余里的防御工事,与曹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
这场战斗因为地形的险要和张鲁部队的坚固防御,使得曹军连攻数日而无进展。曹操采用假装撤退的策略,成功麻痹了张鲁的防线。当张卫等人以为曹军已经全线撤退,放松戒备之际,曹军却突然夜袭,成功突破了张鲁的防线。这一战,史书称之为“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
在阳平关战役结束后,汉中危在旦夕,张鲁决定逃向巴郡。他选择保留仓库,将其完好地留给了曹操。曹操兵不血刃,占领了汉中。此后,巴郡的朴胡、杜濩等首领带着子民归附曹操,曹操任命他们为太守,管理巴郡。
魏武帝曹操为何会大规模迁移汉中的百姓呢?在十一月,张鲁举家归降曹操。曹操感念张鲁留下的粮草和财物之功,以客礼相待,并任命他为镇南将军。此后,曹操为了防止张鲁东山再起,决定强行迁徙汉中百姓数万家到长安、洛阳等地。这一行动使得汉中之民减半。
这次出征历时九个月,消灭了张鲁集团和武都一带的氐王窦茂,控制了甘肃南部、陕南大部以及巴蜀的北部地区。汉中的夺取为后来曹魏收复巴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撤离时,留下夏侯渊驻军汉中,自己率大军北返邺城。
在曹操的这次征战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看到了他在治理和管理地方的智慧。他通过迁徙汉中百姓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同时也为未来的征战打下了基础。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