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新解"罗布泊之谜"-古代西湖叠加在古东
介绍罗布泊古湖的秘密:邵芸团队的三大发现
在遥远的古代,罗布泊曾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孕育了众多文明。如今,这片曾经繁荣的湖泊已成为广袤的“死亡之海”。但在最近,中科院遥感所的邵芸研究员和她的团队为我们揭示了罗布泊古湖的神秘面纱。
邵芸团队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日前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这支不屈不挠的团队,历经3年多时间,进行了五次艰苦的野外调查,采集了无数珍贵的野外样品。借助雷达遥感技术,他们成功探测到了被埋藏的罗布泊古湖岸线。对于罗布泊“大耳朵”这一令人困惑的奇观,他们提出了新的见解。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区域。现在的罗布泊已经干涸,被称为“死亡之海”,但其环境演变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义。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干涸的罗布泊呈现出神秘的耳朵形状,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邵芸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了三项重大科学发现。他们发现罗布泊的“大耳朵”形状是由于古东湖的西半部分被西湖覆盖所致。这一发现揭示了罗布泊古湖岸线原来是呈圈闭状态的。
在野外科学考察中,他们找到了罗布泊古东湖的北部和西部湖岸线,重新定义了罗布泊的边界。据此推测,罗布泊古东湖的分布范围可能远超之前的测量,初步估计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通过对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的研究,他们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这些阶段在雷达图像上表现为明暗相间的条带,反映了罗布泊湖相沉积环境的变迁以及至少六个期次的干—湿气候变化。这一发现对于干旱地区的环境演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邵芸团队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罗布泊古湖的神秘面纱,为我们理解这一地区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他们的发现不仅为地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