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渔翁救落难女
在康熙年间的常德,守备王家裕以其仁政善举,深得军民之心。某日,他在府门外见到一位老渔翁犹豫不决,徘徊良久。原以为老渔翁是来献鱼的,深入了解后,却引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这位七旬老渔翁在荒州捕鱼时,偶遇一位陷入困境的女子。女子年仅十八,本是南宁张氏之女,因战乱与家人失散,不幸被乱兵捕获。在生死关头,她剪发毁容以求苟活。大军回撤时,将她绑于船后。天有不测风云,当船行至桃源白马渡时,突遇狂风巨浪,女子命悬一线。幸运的是,她被漂流了三天,终于被老渔翁所救。
女子为表感激,从怀中掏出一枚金簪欲赠予老渔翁。老渔翁心存善良,拒绝了她的谢意。女子无家可归,请求在老渔翁家中暂住。但老渔翁担心因此招来麻烦,便决定带她寻找其他善良人家收养。经过深思熟虑,老渔翁认为王家裕是个值得托付的人。于是,他们找到了王家裕的府邸。
王家裕听完女子的遭遇,对老渔翁的义举赞不绝口。他当即表示要收这女子为义女,并奖励老渔翁十两金子。老渔翁淡泊名利,坚决不受金子。当王家裕询问他的名字时,老渔翁只说自己七十多岁,与妻子相依为命,一蓑一笠,终身在烟波中度过,对回报并不期待。
王家裕将女子收为义女后,积极寻找她的家人,但音讯全无。后来,原籍常德的贵州武举周臣侯回常德祀祖时拜访王家裕。王家裕觉得周臣侯少年英俊,便有意将女子许配给他。周臣侯见到女子后也表示满意,两人于是喜结良缘。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对善良与正义的赞美。七旬老渔翁的义举感动了世人,他的善良与无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更多精彩故事,请关注历史频道,让我们一起见证那些闪耀的人性光辉。
注:本文摘自北京晚报,作者刘永加。想了解更多历史真实事件和感人故事,请继续关注我们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