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那些事,徐知诰与申渐高之间有何恩怨
在天成四年的十二月,奉化军节度使徐知诰,正在上演一场关乎权力与命运的较量。
徐知诰,本名后来成为开国皇帝的他,自幼随父颠沛流离,后因其聪明才智和弓马技艺,被吴太祖收养。因吴太祖之子们对他不屑一顾,他被送往大丞相府中寄养,并改名为徐知诰。在养父徐温的庇护与提携下,徐知诰的仕途一帆风顺,直至掌控南吴朝政。
这场较量的另一方,是徐温的次子徐知询,时任金陵节度使、诸道副都统。他试图取代徐知诰的摄政地位,但未能成功。在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军权,对徐知诰的位置垂涎三尺,蠢蠢欲动。于是,一场关于权力的争夺在兄弟二人之间展开。
某日,徐知诰设下酒宴,递来一杯酒给徐知询时,徐知询心中一惊,怀疑这是毒酒。徐知诰并未对此作出回应。这时,优伶申渐高走上前来,夺下两杯酒后一饮而尽,并向徐知诰表示自己也想要这杯酒。申渐高的举动令人震惊,他随即出门离去。后来,尽管徐知诰私下派人寻找解药,但申渐高已经因毒酒而身亡。
关于这起事件,后世多称赞申渐高为忠义之士,以生命为代价向徐知诰进言不要兄弟相残。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其实,徐知诰和申渐高之间早有矛盾。随着徐知诰权力的增长,他开始横征暴敛,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虽然他建立南唐后对外弭兵休战、对内兴利除弊,并以文艺青年自居,但他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仁善之心。例如,在夺权过程中他架空养父徐温,得势后更是改回原姓;他强逼南吴末代皇帝让位,坐稳龙椅后却杀了人家;他修筑永宁宫软禁南吴皇室长达十八年之久等等。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徐知诰并非真正的宽仁之君。他在鸩杀兄弟的大戏开场前可能已料到徐知询会有所动作并事先向申渐高做了交代。因此申渐高只能无奈地做替死鬼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怜的一笔。同时徐知诰也并不是宽宏大量的君主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