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能成为孙策的继位人?孙策的儿子后
全新的解读,带你走进历史长河中的两位英雄——孙策与孙权。
孙策,这位孙吴政权的第二代创始人,在父亲离世后,继续为家族效力,后趁势带兵进入江东,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宏图霸业。他的英勇无人能敌,迅速击败刘繇、许贡、王朗等势力,割占江东五郡,为孙吴政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孙策闻讯意图趁机偷袭,抄了曹操大本营。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无疑将改变历史的走向。曹操对此也有所察觉,他担忧孙策会在背后搞偷袭,但也认为孙策“轻而无备”,可能会被刺客所伤。果不其然,孙策在几个月后遭遇许贡门客的刺杀,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身亡。
孙策去世时年仅26岁,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孙绍。乱世之中,主少国疑,孙策的继承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他选择将位子传给弟弟孙权。孙权是当时年纪最大的弟弟,18岁的他虽年纪尚轻但已有担当。孙权不负哥哥期望,不断扩大地盘,击败曹操,拿下荆州和交州,使天下三分有其一。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对于孙策和侄子孙绍,孙权的态度却有些刻薄。按照孙策的功绩,他完全有资格被追谥为皇帝。但孙权称帝后只将孙策追封为王爵,孙绍更是只获得了一个侯爵。这样的待遇显然引起了争议。
相比之下,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对他大伯司马师的态度则让人敬佩。司马师死后,司马炎感念其功劳,追谥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即便司马攸对皇位产生威胁(他是司马师过继的儿子,也有资格继承皇位),司马炎还是选择封他为王爵。这种大度和度量让人钦佩。
回到孙权和孙绍的故事,为了避免孙绍对自己儿子的皇位产生威胁,孙权选择不承认孙策是皇帝。毕竟在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合法性之间,孙权选择了后者。然而这种做法也显示出他的小心眼和小家子气。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决策都充满了故事和情感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更多未知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