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花6千多买盲盒
事件聚焦:贵州遵义9岁男孩盲盒消费引发纠纷
在贵州遵义,一场由奥特曼卡片引发的消费纠纷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名年仅9岁的男孩小罗,为集齐珍贵的奥特曼卡片,沉迷于购买盲盒,短短一个月内花费超过6000元。这些资金,都是他的压岁钱和零花钱。
消费之旅背后的动因
小罗的购买之旅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他只是在同学间的攀比心理驱使下,开始在校门口小卖部购买盲盒。最初,他购买的是低价卡包,但随着对奥特曼卡片的渴望越来越大,他逐渐转向更昂贵的高价铁盒装盲盒。商家的促销手段,如打折优惠,也进一步诱导他进行更多的消费。盲盒机制的神秘性,以及稀有卡片的稀有性,使得小罗为了集齐卡片而反复购买,最终花光了自己的存款。
家长与商家的纠纷升级
当家长发现这一情况后,与商家进行了协商,希望能退回已购买的商品。商家以商品已拆封影响二次销售为由拒绝退款,只同意回收未拆封的商品。家长和商家之间的纠纷因此升级。警方和市场监管部门也介入此事,但由于法律和监管上的争议,家长并未得到预期的退款。
法律与监管的挑战
从法律角度看,律师指出未成年人在超出其认知能力的消费需要监护人的追认。商家如果利用儿童的心理进行不当诱导消费,可能涉及不当得利。由于盲盒商品具备生产许可和商标,监管部门在干预时面临困境。类似案例中,曾有商家被要求部分退款,但此次事件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公众舆论的纷争
此事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部分网友认为商家应该承担责任,呼吁禁止向儿童售卖盲盒。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家长未尽到监管义务,应该自己承担部分责任。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盲盒经济对未成年人的诱导性风险的社会反思。
事件的结局与思考
最终,商家仅退回了少量未拆封商品的款项,家长承担了大部分的经济损失。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消费保护的法律与执行上的漏洞。截至2025年,类似纠纷仍需要依据《民法典》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进行个案处理。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消费行为的监管和规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