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竟然挖地道密会名妓李师师
李师师,这位汴京永庆坊染技工匠王寅之女,她的诞生充满传奇色彩。王寅的妻子在生产时,因种种原因无法哺乳,只能用豆浆替代乳汁,使得这个小生命得以存活。在婴儿时期,她从未哭闹,仿佛天生就带着一份宁静与乖巧。
汴京有个习俗,若父母对儿女极为宠爱,便会让他们暂时出家,体验佛寺生活。王寅对这个女儿极为疼爱,将她送到宝光寺。在那里,她才开始学会笑。一位老和尚看着她,抚摸着她的头顶,感叹她的佛缘深厚。从此,她便被取名为“师师”。
命运多舛。师师四岁那年,王寅因罪入狱,最终不幸丧命。师师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幸运的是,她得到了娼妓李姥的收养。长大的师师姿色出众、技艺超群,成为汴京街坊中最为知名的。
当宋徽宗皇帝登上王位,他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在蔡京、章淳、王黼等人的建议下,青苗法等一系列制度得以重新推行。京城中呈现出富足欢乐的景象。市集店铺的酒税每日上万贯,国库中堆满了金银珠玉、绸缎布匹。
皇帝沉迷于声色犬马、宫室园林的享乐之中。国内奇花异石几乎都被搜集到宫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皇帝甚至在汴京城北边修建了离宫“艮岳”。长时间的寻欢作乐也让皇帝产生了厌倦之情,他微服出宫,希望能找到新的乐趣。
皇帝有个得力的内侍叫张迪,他曾是京城的嫖客,与李姥交情深厚。张迪向皇帝推荐了李姥的色艺双绝。皇帝心动不已,命令张迪准备丰厚的礼物前去拜访。夜晚,皇帝换上便装,混入四十多个太监中,来到李姥所住的镇安坊。
尽管房屋矮小简陋,但皇帝却被李姥的热情接待所吸引。他品尝了鲜果,欣赏了鹿肉、醉鸡等佳肴。却始终未见师师的身影。皇帝心中疑惑重重,最终在李姥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小阁子。那里竹影摇曳,书桌旁有几卷古书。皇帝独自其中,心情安详地等待。始终不见师师的踪迹。经过多次转折和曲折的引导后,皇帝终于见到了那个淡妆素裹、娇艳如莲的女子——李师师。尽管她神态高傲,但她的冷淡却激起了皇帝的更多好奇和欲望。然而在那个夜晚,皇帝并未强迫她做任何事情。
然而事后李姥却十分恐慌担心皇帝会因此发怒甚至招来杀身之祸而师师却相对淡定她从皇帝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他的爱意并安慰李姥不必过分担忧因为事情始于游乐并未涉及朝政大事而且皇帝内心深处是爱她的不会轻易发怒
尽管李姥对师师的冷淡感到疑惑但师师却坚定表示不愿屈从于商业巨头的压力更不愿为了生计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李姥最终被师师的坚定和倔强所折服并笑着说她可以当见习的御史了。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京城中的热门话题人们纷纷议论着皇帝曾经到访李家的事宜而师师却始终保持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命运的波折和人生的挑战。第二年正月,宋徽宗赠予李师师一张蛇腹琴。这蛇腹琴古朴典雅,琴身上的漆已变为黄黑色,表面呈现出如蛇腹下横鳞般的独特花纹,乃皇宫中的珍稀之宝,同时还附赠白银五十两。
到了三月,皇帝再次亲临李家。这次,师师以淡妆素服,恭敬地跪在门口迎接。皇帝欣然上前,亲手扶起她。当皇帝的目光落在李家时,却发现原本朴素的房屋大门忽然间变得富丽堂皇,上次来时熟悉的场所都被蟠龙锦绣覆盖,小阁子变成了大阁子,原有的幽雅气息消失无踪。
李姥在得知皇帝驾到后,也躲藏了起来。当她被召来参见皇帝时,浑身颤抖,无法自持,与上次亲切嘘寒问暖的态度截然不同。皇帝心中虽感不悦,但仍和颜悦色地称她为“老娘”,并告诉她自己视她为一家人,不必过于拘谨。
李姥拜谢后,引领皇帝前往新落成的大楼。师师再次跪请皇帝赐匾。此时楼前杏花盛开,皇帝欣然提笔,写下“醉杏楼”三字。酒宴上,师师陪伴皇帝,李姥为皇帝敬酒。皇帝兴致盎然,请师师弹奏新赐的蛇腹琴,曲音悠扬《梅花三迭》。
皇帝一边品尝佳肴美酒,一边欣赏师师的琴艺,赞不绝口。当他发现桌上的菜肴都雕刻成龙凤形状时,不禁询问缘由。得知这些菜肴都是李姥出钱请御厨精心制作,皇帝略显不悦,嘱咐李姥今后不必如此铺张浪费,一切从简。这顿饭局尚未结束,皇帝便起身回宫。
这便是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传奇故事的生动写照。欲知更多细节与内幕,请关注奇技网,探索这一历史佳话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