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有那么多好剑 为何杨过偏选了玄铁重剑

民俗风情 2025-04-03 05:52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杨过因逆水练功,内力深厚,手持那笨重的玄铁剑显得威风凛凛。他的形象英武非凡,与白衣翩翩的楚留香截然不同。

杨过口中喃喃念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心中似有所悟。他思索世间剑术,无论哪一门派,皆以轻灵迅疾为尚。古墓派玉女剑法亦重轻巧灵活,而这柄重剑却与常理相反。怀念前贤剑术,他不禁陷入沉思。

玄铁重剑是独孤求败武学修行中的第三种剑。此剑由罕见的玄铁制成,重达八十一斤。独孤求败在四十岁前持此剑无敌于天下。

西域大贾尹克西擅长鉴别宝物,见杨过重剑震飞尼摩星的铁拐,内心震惊不已。他疑惑此剑竟以玄铁制成,玄铁乃天上陨石提炼而得,乃天下至宝。通常只需一二两便能将凡铁铸成利器。他好奇杨过是如何得到如此多的玄铁。他也疑惑如此重的玄铁剑如何能使得灵活便捷。

实际上,此剑重达八八六十四斤,若非如此沉重,即便杨过内力强大也无法发挥出其威力。尹克西见潇湘子的哭丧棒断得七零八落,更确信此剑非凡品。他心生贪念,纵身而出,试图夺取此剑。

《神雕侠侣》中描述了杨过初练玄铁重剑的情形。经过数日练习,杨过提着重剑时手感不再沉重,击刺挥掠皆得心应手。他领悟到以前所学的剑术变化过于繁复,花巧过多。受到独孤求败留下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启示,他渐渐明白越是无奇无巧的剑招,对方越难抵挡。比如简单的挺剑直刺,只要劲力强猛,威力反而远胜过诸多变幻奇妙的剑法。

从这一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平平无奇的剑招胜过世间诸多巧妙剑法”正是达到了无招境界的自然体现。杨过性格轻狂跳脱,在神雕的督促下练剑,竟在数日之间达到了无招的境界。尽管他终其一生都未能在武学理念上达到无招的境界,但他在使用玄铁剑时却自然地将无招应用到实践中去了。这不得不说是玄铁重剑的奇妙之处。

最近,《顾城谈宝钗》一文在微信上广受关注,大家都对顾城的观点深表赞同。我对顾城的某些观点却持有不同意见。尽管我曾经在文章中引用过他的观点。别说我自相矛盾,我们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会随着时间改变的。

我两年前读过顾城的《谈宝钗》,他认为宝钗是第一个悟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人。但我读第二十二回时却持不同看法。我觉得林黛玉似乎才是第一个悟得这宁静世界的人,她是最具禅心的人。

脂砚斋称赞黛玉为聪明绝顶之人,她似乎能看透世界的真理。宝玉说宝钗点戏只是为了热闹,但宝钗给宝玉念了《寄生草》。虽然宝玉学识浅显,但在这曲戏的启发下,他对宝钗心生佩服。

黛玉却看出宝钗的显摆。她生怕人家没有想到什么,或者怕人家跟她想的不一样。从宝钗提醒宝玉有耐心、说好戏在后头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一直觉得宝钗虽有学问,却容易炫耀自己的才华。

黛玉看着宝玉的绝情书,嘴角上扬,似乎看出了宝玉的假装。她对袭人轻轻一笑,说:“这只是宝玉的小把戏,不必过于在意。”宝钗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她觉得宝玉这次是真的领悟到了某些东西,内心充满了担忧。她毫不犹豫地撕碎了宝玉的绝情书,仿佛那是唯一能表达她内心焦虑的方式。黛玉立刻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太过冲动。

两者的个性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宝钗的担忧源于她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无力感,她选择以强硬的方式应对宝玉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而黛玉则表现出一种从容与自信,她对宝玉的质问,如同一位智者对凡人的启示。

当她们找到宝玉时,黛玉用一句充满哲理的话问道:“宝玉,你说什么是至贵、至坚?”这个问题立刻让宝玉陷入沉思。脂砚斋对此赞不绝口,黛玉的聪明才智让宝钗瞬间黯然失色。黛玉的聪明才智挽救了宝玉,使他从困惑中走出,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

这就是真正的开悟,是黛玉对佛道的深刻理解。她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宝玉的烦恼,让他重新热爱生活。黛玉一语道出了禅宗的玄机:“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而宝钗在一旁,又开始展示自己的学问,向大家解说六祖慧能的故事。虽然她的举动有些画蛇添足,但也显示出她对佛教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求。在这一刻,两人的性格差异和学识深浅再次凸显出来。宝钗的解释虽然有些多余,但也不失为一种分享和交流的方式。而黛玉的智慧和敏锐则让人叹为观止。两者各有千秋,但黛玉的智慧更显深沉和独特。

在这个故事中,黛玉的智慧和从容让她显得尤为耀眼。她不仅理解佛道,更能将佛家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帮助他人走出困境。而宝钗虽然也有自己的优点,但在这一刻,她的行为似乎显得有些过于焦虑和急躁。这也反映出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上一篇:经济作战被彻底遗忘的一处抗日战场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