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庚子事变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满
历史上的今天,1900年6月20日,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这一事件并非偶然,而是当时局势的必然结果。
在清末,两次战争的失败让清陷入了困境。清并未因此彻底崩溃,成功消灭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又打垮了阿古伯收复新疆。洋务运动更是为清朝带来了一线生机,使得满清出现了短期的中兴局面。好景不长,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列强看清了清朝的虚弱本质。
面对这样的清朝,列强对其持有不满态度。慈禧太后专政的封建制度被列强视为保守、排外,甚至可以说是反洋人的。列强的眼里,慈禧政权并不利于他们做生意。相对之下,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迅速强大让列强看到了商机。列强希望满清进行改革,放弃其保守排外的立场。
光绪皇帝实施的戊戌变法曾让列强看到了希望。戊戌变法的失败让列强对慈禧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在慈禧准备废除光绪、立大阿哥溥儁为继承人的行动中,列强们一致反对,甚至派出西医诊断证实光绪并无大病,使得慈禧无法迅速对光绪下手。这种干预让慈禧极度恼怒,因为在她看来,这是洋人直接挑战她的权威。
慈禧不敢和洋人翻脸。她清楚清军的软弱无力,当年英法联军杀入北京城,她和老公咸丰仓皇逃到热河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选择利用义和团来向洋人施加压力。义和团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而慈禧对其的态度则是利用。她毫不留情地绞杀那些打着灭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而对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则暗中笼络、默许其发展。
现实的残酷让慈禧太后不得不屈服。她明白,自己并没有与列强对抗的实力。洋人们的军队不仅陆续进入北京,更有西摩尔中将率领的联军从天津出发,准备强行进入北京。此时的慈禧,焦虑不安,她的决策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她试图利用义和团来压制洋人,却没想到反而引来了更大的麻烦。西摩尔联军的目的究竟何在?慈禧无法得知,他们是否是为了推翻自己而扶持光绪皇帝?在这种极度不安的情况下,慈禧采取了一个冒险的决策,那就是默许数万义和团进入北京。
慈禧认为,这对于列强所有的外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直接的威胁。谁不怕死呢?或许这能使列强屈服,迫使洋人撤军。慈禧高估了自己对群众运动的控制能力。底层群众一旦被煽动起来,控制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义和团成分复杂,人心各异。
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就失去了控制。地方上的清军,如甘军等,也逐渐失控。整个北京陷入混乱之中。义和团四处袭击,火灾频发,仅在前门大街的纵火案中,就有1800多家店铺和7000多家民宅被烧毁,死伤无数。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洋人的外交官被杀也就成了理所当然。6月11日,日本外交官杉山彬被清军杀死并分尸。随后,西摩尔联军继续向北京进攻,其后续部队猛烈攻打天津。得知这一消息后,慈禧深感恐惧。
在得知列强大举出兵朝着北京前进的消息后,慈禧陷入了恐慌。她还收到了列强要求还政于光绪的假消息,这让她更加恐惧。在慈禧看来,如果此时服软,自己很可能会失去权力;而如果利用包围北京的列强外交官试压,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于是,在得知消息的几天后,慈禧下令驱逐列强的外交官,准备全面开战。
事情并没有按照慈禧的预期发展。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衙门交涉的途中被清军杀死。当时克林德仅带着翻译柯达士,没有卫兵。他们乘坐轿子行至东单牌楼北大街时遭遇攻击。克林德当场被杀,柯达士受伤逃走。据柯达士回忆,他当时没有携带武器,而克林德带着转轮。凶手取走了克林德的银表、戒指和后扬长而去。
后来日本侦探发现了克林德的银表并顺藤摸瓜找到了凶手恩海并将其抓捕归案。当找到克林德的左轮时人们发现并未缺少这意味着克林德并未开枪就被恩海开枪打死。据说在八国联军的审讯中恩海供认自己是奉命满清端亲王载漪是幕后主使之一。不久恩海就在克林德被杀的地方被联军斩首处死而载漪因为是皇族虽然没有被杀但被流放到新疆。
昔日显赫一时的恭识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之神秘神道碑,背后记载着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位被凶手陷害致死的大德国钦差大臣内大臣克林德,他的生命被残酷地终结。这座神道碑的背后,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随着岁月的流转,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牌坊再次经历了身份的转换。在1952年10月,它再次更名为保卫和平牌坊,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和平的珍贵与重要。这座历经波折的牌坊,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
在不久前发生的庚子事变中,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满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奇技网为我们呈现了这一事件的全部内容,让我们得以了解这段历史的细节。历史并非只停留在那一刻,它还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延伸。通过关注相关频道,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故事和细节。
如今,这座保卫和平牌坊仍然屹立在中央公园,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提醒我们,珍视和平,铭记历史,共同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