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登鹳雀楼
民俗风情 2025-04-02 07:13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诗歌内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幅自然的画卷在眼前展开,夕阳傍山缓缓沉落,黄河之水汹涌奔腾,融入广阔无垠的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想要看得更远,就必须站得更高。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注释与翻译
鹳雀楼:旧址位于山西永济,因常有鹳雀栖息而得名。白日依山尽,形容夕阳依傍群山逐渐西沉的景象。欲穷千里目,表达诗人想要极目远眺的愿景。更:再,强调积极进取的态度。整首诗的白话译文为:夕阳依傍群山缓缓沉落,黄河奔涌汇入东海。若想尽收眼底千里之外的壮丽风光,需要再登上一层高楼。
诗歌赏析
首句写景,展现了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广阔空间。次句抒情,提出了“登高方能望远”的哲理,蕴含着对自然奥秘的渴望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清代诗评家称赞后两句有“尺幅千里之势”,肯定了诗中的升华和深远意境。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对仗工整,成为盛唐积极进取精神的象征。
创作背景
虽然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存在争议,多数文献归于王之涣,但亦有提及朱斌之说。创作时间可能是在王之涣弃官漫游期间,仕途失意后,诗人借登高抒怀,表达自己对开阔境界的追求。地理背景方面,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原楼已毁,现存建筑为后来重建。
后世影响
这首诗被誉为唐人五绝的典范之作。其中,“更上一层楼”成为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经典名句,至今仍被广泛引用。诗中的哲理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攀升,也常被用于国家外交场合,象征着开放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首诗的影响力跨越时空,成为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支柱。
上一篇:大金空调是哪国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