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你见过哪些作死的人?

民俗风情 2025-04-01 22:59www.198689.com民俗风情

在历史的漩涡中,北宋王朝的热血文青徐禧以其独特的作死方式,成为了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原本可以凭借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他却因为一次次的迷之操作,将自己和数万军民带向了死亡之路。

北宋王安石变法后,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宋神宗决心灭宿敌西夏。永乐城的修建,本是扼住横山山脉咽喉的战略要地,徐禧却被委以重任,负责筑城计划。这位本无军功的读书人,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令人费解的决策。

徐禧对西夏的威胁置若罔闻,甚至在得知西夏大军来袭时,兴奋地表示立功之时已到。然而他的决策却令人大跌眼镜。面对西夏重兵云集,他视而不见,坚持等待西夏主力到来。在可以主动出击、占领制高点的良机下,他却选择了,任由西夏军在城外修城设防,人数从几千增长到几十万。

在永乐城的军民面对西夏大军围攻、陷入绝境之际,徐禧的决策更是让人无法理解。他拒绝了部将曲珍的提议,拒绝派兵绕路攻击西夏后方,错过了唯一的生机。占据主动的西夏军切断了永乐城的水源,导致大量军民因缺水而死亡。最终,在苦战二十天后,永乐城被攻破,上万宋军和二十万民夫全数壮烈殉国。

徐禧的决策不仅葬送了数万军民的性命,更让大宋痛失战略良机。他的迷之操作让人不禁疑惑,这位热血文青究竟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的作死操作不仅让自己身死道消,更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

当战报传来,宋神宗惊到不敢相信,这位一生承受巨大压力、锐意变法的皇帝,在满朝文武面前失声痛哭。他哭的不仅是为国捐躯的将士,更是大宋的未来和战略良机。徐禧的作死行为,不仅让自己身死道消,更让大宋失去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

历史的画卷里,徐禧部将李舜举的悲壮故事令人动容。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他英勇无畏地战斗到最后一刻,留下的遗言如泣如诉:“臣死无所恨,惟愿官家勿轻此敌。”这是对大宋朝廷的深深期盼,也是对战场上那些盲目指挥的将领的痛心劝诫。

在战场之上,确实有些作死的人让人无法理解。他们或许是过于自信,或许是过于轻敌,但他们的决策往往导致惨痛的后果。李舜举的遗言,是对这些将领的强烈警告,也是对大宋朝廷的殷切期盼。他希望朝廷能够明白,英勇的士兵需要明智的指挥者来引领。

仲伟民的《宋神宗》、黄如一的《铁血强宋》、吕卓民的《永乐筑城与永乐》,这些参考资料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大宋的历史真相。尽管这些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在战场上盲目指挥、作死的将领所带来的悲剧。他们的行为不仅使士兵的生命陷入危险,更让国家的命运走向危机。

历史的教训是宝贵的,但大宋似乎并未真正领悟。靖康之耻等一系列的闹剧仍在后来上演,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后人的警醒。我们应该铭记这些故事,铭记那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更要铭记那些作死的人的教训,警醒后人不再重蹈覆辙。让我们共同祈愿,未来的战场不再有盲目指挥、不再有无谓的牺牲,让英勇的士兵在明智的指挥下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

上一篇:太平间闹鬼事件剧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