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生活奇葩公证 夫妻生活奇葩公证是怎么
夫妻生活奇葩公证背后的故事
近日,一则关于夫妻生活的奇葩公证新闻在社交网络上引起热议。七夕情人节这一天,在苏州市苏城公证处,接连发生了三起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契约”公证申请。
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金某和王某,手捧一份《夫妻财产约定》走进了公证处。乍看之下,这竟是一份看似极其不平等的约定。他们名下的住房、商铺和奥迪A4车均归王某所有,而房屋的按揭贷款却由金某承担。在这背后,隐藏着金某想给妻子一个更好保障的心意,但王某似乎对此有所疑虑,认为金某在外面有不当行为。公证员告知他们,这份协议因严重不平等且可能存在胁迫,可能是无效的。
紧接着,职场精英李某和潘某也来到了公证处,他们带来的是一份详尽的计划表。除了双方各自的婚前财产归属问题,连婚后生活的琐碎事务,如家务分配、孩子照料、夫妻生活频率等都一一列明。公证员表示,虽然夫妻财产约定部分可以公证,但这些涉及日常生活隐私的内容,属于道德范畴,法律无法介入。
还有一对通过网络相识的90后情侣小杜与小李,他们的爱情契约内容包括永恒的忠诚承诺、不得打骂以及出轨的严重后果等。公证员指出,这些忠诚协议属于道德范畴,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法律无法受理。
一天之内遇到三起如此奇特的公证申请,苏城公证处的公证员哭笑不得。对此,公证处提醒广大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签订涉及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协议时,应明确约定并限于财产归属等事项。协议内容需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不得存在胁迫等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形。涉及的财产必须权属清晰,不得存在争议。如果协议中的财产权属发生变动,应当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协议不得涉及人身、身份关系,尤其是夫妻忠诚协议等属于道德范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