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文化与医学紧密相连,儒释道三家思想更是深深渗透到医疗领域。张仲景与范仲淹的言论,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医学的崇高地位的认识。
回溯到医的起源,我们可以发现其与古老的巫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字的构造便揭示了这一点,左边是巫,右边是医,意味着医生本身就带有巫术的意义。巫在古代被视为拥有特殊能力的人,与天相通。从最早的文字记载来看,巫师等同于天师,他们与天地相通,扮演着国师的角色。皇帝的老师也被称为巫师。在唐代以前,这些巫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具备治病的能力。他们也是道士,如扁鹊、华佗等。
在医学领域,道家医术独树一帜。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自我修养。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同于医院的医生每天看诊数十个病人,道士每天最多治疗五人,因为他们需要时间来确保疗效。药物并非万能,它们只是以毒攻毒的方式帮助身体对抗病毒。真正重要的是身体的自然抵抗力。
中医与道医虽有所区别,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道医注重整体观,认为天人合一,人与宇宙是一个统一体。我们的身体穴位、经络都与宇宙、时间和空间息息相关。这并非巧合,而是宇宙全息理论的体现。在实践中,通过了解自己,就能了解宇宙。这一真理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现在被我们的科学全息理论所证实。
朱熹文化本质上也是天人合一的。它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意味着通过天人感应,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调整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对此有独到的理解,认为人与天本就是一体,天性即人性。在道家的观念里,宇宙万物皆由一演化而来,人是最智慧的代表。我们身上包含了天的所有属性,是其在宇宙中的最大表现。
当他们成功翻译我们的文化遗产时,他们发现了能量医学的深厚根基,这一发现让他们激动不已。其实,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成熟的能量医学体系,而西医直到现在才开始尝试用能量来描述生命状态。
我们曾经讨论过,西医目前仍然沿用的是牛顿力学的知识框架。尽管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将量子医学植入体系,但在能量医学领域,我们早已走得更远。这并不是要贬低西医的价值,因为西医在结构生物学方面的贡献是卓越的,解决了许多生命科学的难题。
西医目前仍然只能从结构和物质的角度去接触生命状态,将人简化为细胞和分子的层次。相比之下,我们在四千多年前就建立了光辉的人体医学模式,以“精、气、神”三个字的精华概括了生命的内在本质。我们关注生命内在的状态,通过内在的状况来调整生命,而不是像西医那样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式介入。
从治病的角度看,无论是西医、中医还是我们,目标都是将病人从疾病状态转移到健康状态。但我们的方法是通过内在的力量,这是我们的独特之处。我们提倡的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以及生命在于滋养的观念。
在常规的思维模式下,人们往往受到各种习惯、常识、观念的影响,形成惯性思维和行为。这些习惯可能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内心,而我们自己也无法说出它们的起源和何时开始影响我们。当我们按照惯性处理生活的各种现象时,我们甚至不会去思考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
当我们面对疾病时,往往只有在极端的情境下才会去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从这个角度看,疾病也是一种缘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虽然药物是必要的,但道家理念强调最好的药是自己。通过调整内在的状态,我们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上便是巫医、道医、中医的文化传承的详细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一起探索人类文化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