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岛国民党守将王生明:守三天 让白宫翻过来

宇宙奥秘 2023-11-21 21:45www.198689.com宇宙奥秘

  王生明,却浑如未觉,说道“守一天,我叫台湾振作,守两天,我让共匪丧胆,守三天,我让白宫翻过来。”

  听到这段话,钟汉波和周围的海军军官暗吸一口冷气。海军是一个比较迷信的兵种,刘廉一不提我去给你解围,却说我去和你同死,似乎反映了这位将军内心深处对此战结果的预卜,不免让海军官兵有些不祥的感觉。

  王生明,却浑如未觉,说道“守一天,我叫台湾振作,守两天,我让共匪丧胆,守三天,我让白宫翻过来。”

  送行之后,永定舰启航,当夜到达一江山。因为一江山在大陆炮火覆盖范围之内,永定舰不敢开灯,岸上也不敢发信号。钟汉波技术高超,灭灯行驶,用舢板送王生明上岸。王随后让人送来母鸡一只,感谢海军弟兄。

  现在看海峡两岸的情况,一只母鸡送礼都有些拿不出手,可那个时候却是难得的好东西。国民党当时在大陆沿岸占据不少岛屿,这些岛屿的守军和驻防在那里的海军官兵,补给上呈现一种畸形的状况。

  国民党海军官兵回忆,五十年代到福建沿海的白犬岛上吃陆军请客,驻防官兵的宿舍极为简陋,军服不整,但食物却极为丰盛。 美国通过情报机关“西方公司”援助的牛肉罐头可以随便吃,虽然有些罐头早已过期。

  问题是,没有蔬菜鲜肉等新鲜的食物。这个,是西方公司无法援助的,牛肉虽然好吃,天天吃罐头,没有蔬菜,也无异于一种折磨。台湾曾有新闻照片,显示离岛守军“在共军的炮火下种菜”,大家都明白,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

  这蔬菜,也就新闻得很了。

  陆军如此,海军也是一样,永定舰当时已经在大陈驻扎半年,这样新鲜的鸡肉,也无异于凤毛麟角。

  钟汉波舰长没有舍得自己吃,把鸡肉绞成肉糜,炖了鸡粥和全舰官兵一起来吃。

  这不是和解放军的官兵平等一样了吗?要说,国民党在大陆溃败之后,能够在台湾站住脚跟,靠美国人的支持是一方面,能够作些反省也是很重要的。陈诚在台湾搞土改,军队的风气,也多少有了些“励精图治”的改观,原因也很简单-- 再退,就只能退到太平洋里去了。

  钟汉波将军对此是深有体会的,二战结束,钟汉波以少校联络官身份飞赴东京,奉命销毁日军建立的甲午战争胜利纪念碑。1947年,钟汉波将军以二战中被日军掳去的海关缉私舰飞星号押运两舰铁锚,锚链和炮弹回国,一雪甲午之耻。当时,还有若干甲午遗物留存在日本,比如镇远铁锚,定远舵轮和装甲板等,等待运回,,回国的钟汉波却再也没有接到赴日的命令。海军上层当时争权夺利,早把国家的尊严忘得一干二净。

  更令人切齿的是,钟汉波运回国的三百寻定远锚链,竟被海军总司令部的人员作为废铁偷偷卖掉赚钱!海军名宿曾国晟在铁匠铺偶然见到这批锚链,问明原委,长叹一声,就此投共。

  三百寻锚链才能卖多少钱?国民党当时的腐败,就到了这种令人发指的境地。

  以这种状态,国民党不丢掉大陆,那是没有天理了。

  攻打一江山的解放军海军中,有一支奇特的装备了重炮的火力掩护船队,它们是用登陆艇改造的轻型船只,却可以从海上发射凶猛的火力,在攻占一江山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船小炮大,却射击准确,行动稳定,这就是原国民党海军辰溪水雷厂厂长曾国晟的杰作。

  一江山不是在岸基射击范围之内么?为什么还要用这些海上的火力支援舰呢?

  因为指挥一江山作战的解放军将领,正是解放军中人称“智多星”的张爱萍将军。他深知在任何战争中,出其不意,都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手段。

  提出打一江山,就是这种智慧的体现,打一江山的主要突击方向,选择从海门礁登陆,也是这种智慧的体现,而登陆海门礁,就要用到曾记的火力支援舰。

  打一江山,似乎是一个得不偿失的选择,

  一江山,是国民党大陈防御体系中最硬的一块骨头。它南北最宽700米,东西最长1200米,包括南,北两个岛,没有居民和淡水溪流,中间间隔一条百多米宽的水道,北一江山稍大,是国民党军主力所在地,驻守国民党反共突击队第四大队全部,主要据点为203高地,180高地,中山村,南一江山稍小,主要据点解放村,驻守反共突击第二大队一个中队。总兵力七百余人,另有工事构筑人员,政战人员,女慰劳人员等共计约300人,皆可投入战斗。

  该岛周围当时完全没有港湾,四面皆是陡壁,只有很少的几片沙滩可以登陆,皆在国民党军火力控制之下。

  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且岛子很小,就打下来,恐怕伤亡也不会小。解放军设计大陈战役的时候,起初准备打更大,防范更弱的南麂山,披山,鱼山等岛屿。

  张爱萍力排众议,决心打下一江山。

  对于整个志愿军乃至第五次战役而言,566团的突围,都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小战。,细细想来,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战斗--已经被美军黏住的566团,用了怎样的一记回马枪,竟然可以让紧紧咬住的美国人松了嘴?

  也许由于这次战斗的规模小,战史上对此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在小理山之战中,朱彪和他的566团怎样脱身而去,一直是萨心中的一个谜。

  这个谜,直到2008年的冬天才得到了一个意外的解答。那一天,萨和新浪军事频道的主持人文坛一起采访了一位居住在北京北郊的老人。

  老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老一点,双腿都有一点跛,眉心有一块不显眼的疤痕。他出门骑的是一辆三轮车,因为这样可以节约一点汽车票钱。直到他拿出五十年代身穿苏式军官服的照片,我们才能够确认,这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老人,就是照片中那个帅气的尉官--小理山阻击战中的战斗英雄杨恩起。

  杨恩起,辽宁营口人,当时是人民志愿军63军189师566团1营1连的通讯员,抗美援朝胜利后入军校学习,此后一直在566团任职,直到退役。

  按照杨老的说法,当时和566团交手的敌军中,最能打的并不是美军。“美国人不行,美国兵一打,一见流血他就往后撤,他一看前边有躺倒的了,他就不往上冲了。”

  倒是抓俘虏的时候颇费力气--“抓住以后他不肯下来,咱的兵也狠,拿铁丝把他大鼻子给穿上,拧上跟牵牛似的就给拉下来了--不这样不行啊,敌人一打炮就得把他炸死。我们不敢违反战场纪律,可下来有个兵怕他跑,把人家手腕也给卸了。完了人到团里一告状,那还不受到处分?咱们给人炒面,人也不敢吃,你吃第一口,完了他才敢吃;你给他烟抽,他也不敢抽,你点着了,你抽着了给他,他才抽,他怕毒死。”

  不能说美国人怕死,或许只是价值观不同,但朝鲜战场上美国兵的表现的确让军人觉得不太好恭维。

  真正能打的是英国兵。“最能打就是英国兵,英国29旅(实际应为28旅),胡子兵,都是胡子拉碴的,都参加过二战的。”“英国兵枪法好,专往这儿(用手指眉心)打。”

  可是,这样能打的英国兵,怎么就没能把566团留下呢?

  当萨迷惘地问起这个问题时,杨老说出的两个字,一下让萨感到脑海里闪出了一道灵光。杨老说,他们在守卫小理山的时候,使用了一样特别的武器,叫做“飞雷”。

  杨老的阵地,只用了两个飞雷,就把当面的英军炸得沉寂了足有半个小时。

  什么也不用说了,仅仅“飞雷”这两个字就能够解释一切。

  飞雷,是一种军队独创的武器,在世界任何一种兵工厂里,都无法找到,它还有一个更加闻名遐迩的名字--没良心炮。

  根据记载,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精锐第12兵团黄维部在1948年11月落入解放军包围。黄维是国民党军中的一员悍将,组织兵力昼夜构筑工事,试图依靠精良的装备死守待援。12月6日,解放军发动总攻,率先攻击12兵团第10师坚守的李围子。黄维在李围子放了整整两个团,却被一击而破,国民党军称解放军使用了一种毁灭性的武器,只半个小时就摧毁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被称做“固若金汤”的集团工事。李围子成了一片焦土。许多俘虏被炮火吓傻了,不少人的棉衣被炸碎,有的是从炸塌的工事里挖出来的,一个个面色如土,连声惊呼“打得好惨!打得好惨!”国民党军第10师特务连一个伤兵说“当你们的大炮排放时,村庄被打得好像一只船,乱摇晃!”敌特务连总共一百来人,至少有80人死伤在爆炸之下。

  其实,这根本不是大炮。当时解放军的炮很少,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官兵们创造了一种令人丧胆的土武器--用汽油桶作炮管的炸药包抛射器,埋在地下发射,称为“飞雷”。这种不起眼的兵器威力很大,每发“飞雷”大约有十公斤炸药,像个大西瓜,能打出去一二百米,所到之处,碉堡、人马都会炸飞。许多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弄清情况以后,国民党军把这种东西干脆称做“没良心炮”

  和杨老谈过之后,萨在《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八九师师史》、《步兵第五六六团团史》中,都找到了此战中朱彪所部使用“飞雷”的记录,并提到566团1营某部副班长王文礼在使用飞雷时不幸牺牲。有不同机关在不期留下的记录,说明杨老的描述并非虚妄。

  这种武器,毕竟是临时的发明,它存在射程短、危险性大等缺点,所以在朝鲜战场,很少听说曾使用“飞雷”的记录。苏联提供的喀秋莎火箭炮,有效地替代了它的位置。那么,朱彪怎么又把它用起来了呢?

  朱彪对美军使用“飞雷”,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所谓“没良心炮”真正的发明者正是出于华北部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工兵连连长聂佩璋和战斗骨干高文魁。聂佩璋是山西人,出身于东北讲武堂,1938年参加八路军,擅长爆破,曾在抗战中多次用炸药抛射地雷的方法炸毁日军汽车。在和阎锡山部作战时,聂、高二人利用抗战期间用炸药抛雷炸鬼子的战术研制出了“飞雷”这种武器,1947年9月在河南陕县攻城战中使用。此后,高文魁升任中野4纵22旅工兵队长,才把这个技术带到了淮海战场。同是出身华北的朱彪,懂得玩“飞雷”很正常。,在五次战役和美军的反复交战中,566团缴获了大量美军的空汽油桶,再认真进行坚壁清野的美军也不会想到这个东西可以变成可怕的武器。小理山已经打成了短兵相接,“没良心炮”射程短不再是问题,在朱彪眼里,只怕这种其貌不扬的家伙比喀秋莎更令人满意--喀秋莎BM-13火箭炮的口径只有132毫米,而且根本拖不上山,“没良心炮”呢?口径300毫米,挖个坑就能打……制造“没良心炮”,只要有汽油桶和黄色炸药包就足够了,被敌人死死黏住的朱彪不用它用什么来摆脱追兵呢?

  可以想象,当军队突然打出一排“没良心炮”这样古怪的东西时,对面的美、英、韩军是多么的惊讶!

从敌方的资料中萨未找到遭到“没良心炮”袭击的相应记录,但英军第28旅上尉参谋诺斯·汉克尔在《1951年朝鲜夏季作战》中,提到当天和志愿军在前线对峙的英军曾遭到军队“从纵深打来的准确的大口径炮弹”的攻击。

奇技网以上就是一江山岛国民党守将王生明:守三天 让白宫翻过来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