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谈之色变的“鬼剃头”

世界奇闻 2023-12-02 20:32www.198689.com世界奇闻异事

奇技网文章要介绍“民间谈之色变的“鬼剃头”【图文】”,内容是奇技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头发都是一根根掉的,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种诡异的脱发,在毫无感觉间人的头发成片脱落,状多似园形、卵园形,也有的为不规则形,常呈孤立状与周围分界清楚。从外观上看,绝对不像自己掉头发掉出来样子,而是更像人为的拿工具刮的,所以这种脱发有个很恐怖的名字,叫“鬼剃头”,现代医学也叫斑秃。

很多人都曾经有斑秃的经历,有的人后来自己长好了,也有的人仍然秃着,至今还在担心中度日。那么这个传说中的“鬼剃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先摸摸头发压压惊,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讲。

真是“鬼剃头”?斑秃三大奇异之处

不得不说“鬼剃头”是所有脱发中最令人费解的一种类型,它的本身就有很多谜团。

1. 脱发时间快如闪电

民间“鬼剃头”有很多故事,传闻某人当天睡觉还好好的,第二天一早起来发现头少了一块头发,什么都解释不通,老人们都说是夜里鬼来剃头了。这个说法有那么点幼稚,斑秃形成的速度确实很快,在你不知不觉之中,斑秃就已经形成了,速度之快根本防不胜防。

恐怖!民间谈之色变的“鬼剃头”是怎么回事?

2. 脱发区域千奇百怪

一般人脱发以头顶、前额最常见,“鬼剃头”没有绝对的位置,任何地方都可以出现,甚至可以让头发全部掉光,连眉毛、胡须、腋毛、阴毛都可以全部脱落。

3. 脱发人群覆盖一切

老人、小孩、健康的人、患病的人、男人、女人,任何人都有“鬼剃头”的可能,不管你是否健康、是否有脱发现象,“鬼剃头”都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名副其实的诡异。

奇技网以上三大奇异现象出现在古人医学不发达的时代,可以想象多么令人恐惧了,难怪会坚定的和“鬼”联系在一起。不过,即使到了现代医学发达的社会,斑秃的原因也一样悬而未决,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假设,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斑秃原因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医学上对斑秃的原因有四个主流的论点

第一个原因是认为斑秃和精神因素有关。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斑秃患者有20%表示自己斑秃前受过惊吓,有高达55%的患者表示自己在斑秃前1~4周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可见斑秃和精神状态关系非常密切。专家认为,精神压力可能会导致头皮上的某些神经元因为不明原因“罢工”了,导致毛囊得不到营养供给,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导致脱发。

第二个原因是自身免疫类的疾病。研究人员发现斑秃区域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且一些自身免疫类的疾病经常会诱发斑秃,比如白癜风、甲亢等。

第三个原因是遗传性。家族有斑秃史的后代更有可能斑秃,已有的研究发现25%的斑秃病例都有斑秃史,可能和人体白细胞抗原HLAⅡ型有关,属于基因问题。

第四个原因是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接触性皮炎及其他湿疹等,都有极高的几率出现斑秃的症状。

奇技网以上四点是有关斑秃主流的论点,但不是全部。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斑秃的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系统的漏洞。接来下我们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斑秃的治疗。

斑秃治疗大可不必惊慌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听起来简单的东西,难以解决;听起来玄乎的东西,但解决起来却是如此简单。斑秃就是这样的情况,尽管它的各种症状、原因听起来令人恐惧,有关它的治疗却非常乐观——医学专家普遍认为,斑秃能自愈。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斑秃不需要治疗,过段时间自己就好了。这个时间大约是3个月到6个月。

2011年在首尔举行的第22届世界皮肤科大会,韩国资深皮肤科医生姜文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斑秃的自愈率为100%,没有必要治疗,已存在的治疗手段只会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观点,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但实际情况是,有些人斑秃自愈了,有些人没有。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假性斑秃”,假性斑秃(Pseudopelade)又称萎缩性脱发,是炎症后引起的瘢痕性脱发。“假性斑秃”和“斑秃”从外观上很像,命运迥然不同,因为斑秃只是暂时性脱发,毛囊还是健康的,而“假性斑秃”的毛囊已经闭合,属于永久性脱发,再也无法长出头发。所以有些“斑秃”长达几年也没有自愈的人,其实是“假性斑秃”。

图假性斑秃

分辨“假性斑秃”和“斑秃”的依据主要看头皮。脱发处头皮萎缩如薄纸,略凹陷,毛囊口不清楚。或者脱发处如皮肤损伤留下的疤痕,也可肯定是假性斑秃;而斑秃的头皮是非常光滑的,毛囊孔也健在。

今天这个长篇大论,是希望给处于焦急中的斑秃患者一点真正的帮助。很多斑秃患者因为心理压力、恐慌、害怕,导致自己对头发“二次伤害”!其实斑秃大多数都是可以自愈的,心态良好、适当用药,最终大多数都可以恢复。这篇文章转发出去,可以帮助很多脱发的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