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为啥会出现幻觉 “第六感”是预知还是幻觉

奇闻趣事 2023-10-31 15:41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为啥我们会出现幻觉?大脑用旧知识预测成关键

卡迪夫大学的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找出了为什么有些人容易产生幻觉的原因。

他们与剑桥大学的同事一起,共同研究了大脑的预测能力。这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幻觉,是因为大脑倾向于用此前的知识和对未来的预测解读身边的世界。

他们的研究关注的是,大脑自己创造出的图像是否会促使人们患上精神疾病。

研究结果于周一被发表在国家科学学会的期刊《Proceedings》上。其中,18名研究对象均患有精神病早期症状,由剑桥与彼得伯勒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信托基金会下属的一家精神健康服务机构照管。

“坏掉”的大脑

研究人员将他们与16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比较,先是询问他们是否能从一些模糊的黑白图片中看出什么东西来。然后再让他们观察完整版的彩色原始图片,以增强大脑理解模糊图像的能力。

与健康的对照组相比,患有精神病早期症状的研究对象在这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

就职于剑桥大学的纳雷希?苏布拉曼尼亚姆(Naresh Subramaniam)表示:“这些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因为我们从中得知,我们可以通过正常大脑功能的改变来判断精神疾病的关键症状,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隐藏在这些病状背后的并不是一个‘坏掉’的大脑,而是一个努力想要理解模糊信息的大脑。”

图片完整吗?

观察上图,你能从中看出什么来吗?

现在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再看一下上面的图片。按照科学家的说法,你现在或许能从中看出一些东西了。

大脑本身就具有填补空白的能力,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出现幻觉。

本次研究成果的共同作者之一、卡迪夫大学的克里斯托弗?特菲尔博士(Dr Chrish Teufel)指出:“视觉是一个建设性的过程--换句话说,是我们的大脑搭建出了我们所‘看见’的世界。”

“大脑会自动填补空白的地方,忽略不合常理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是一个经过了大脑编辑的世界,一个与我们的预期相符的世界。”

例如,一个人走进客厅,看见了一个快速移动的黑色物体,尽管大脑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十分模糊,但他立刻就能认出那是自己养的猫。

在这个例子中,感官信息的输入微不足道,此前积累的知识则占了主要部分。

剑桥大学的保罗?弗莱彻教授(Paul Fletcher)说道:“大脑的预测功能十分重要--它提高了我们做事的效率,并且将这个模糊而复杂的世界以一副完整连贯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会‘看见’一些并不存在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幻觉。”

他还补充道,这种“扭曲的认知体验”并非是精神病患者的专利,几乎所有人都会产生这种现象,只是程度较轻而已

世界上6种最让大脑错乱的视觉幻觉的解说

 错觉控制着你眼睛看到的和大脑接收到的转变。他们在你甚至还没查觉到时,将你视觉系统编辑的影像展示出来,就像一个私人助理,决定什么值得和不值得你的关注。

  人们早在我们了解到他们怎么运作之前就开始创造错觉了。今日,神经科学的先进已明确指出,是视觉的加工使大脑多次被蒙骗。其他说法都还无法全然解释。

  以下是眼睛和大脑周旋之后选择出的错觉,以及解释他们如运作

  1. 方格阴影Checkered Shado

  

  

  在方格板的左边,A格子看起来比B格子深。很显然的,再看看以下反转后的影像,A和B其实是一样的颜色。在一个影像处理的程式,他们标示的三原色数值(RGB)都是120-120-120.

  Edard Adelson,一个MIT视觉科学的教授,在1995年发明了这个称做”方格阴影错觉”的方式来示范人类视觉系统如何处理阴影。当在决定表面颜色时,我们的大脑知道阴影会误导我们认为他们表面看起来会比正常还要深。我们藉由将阴影的表面里理解为比眼睛实际看到的浅,来弥补。

  ,我们将方格B理解为,一个在阴影里的浅色格子,比方格A,一个深色的方格颜色较浅,事实上,阴影使得B和A的颜色一样深。

  2. 追逐丁香视错觉Lilac chaser

  

  直盯着十字线。大约20秒之后,原本模糊的紫丁色圆点会变淡成灰色。围着圆圈跳来跳去的点,变成不停转动的绿色点。

  这个视觉的小把戏称做特克斯勒消失效应(Troxler's fading),或者是特克斯勒效应(Troxler's effect),是瑞士博学家Ignaz Paul Vital Troxler在1804年发现的。这个效应来自我们视觉神经元关闭他们对没有变化事物的查觉,并且提高对于在变化中事物的认知。,在短暂的观察期过后,视觉系统移转至专注在移动的空白点,而他变成绿色是因为一秒的错觉让固定的紫色圆点消失。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