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的习俗及关于习俗的诗词名句?

奇闻趣事 2025-01-04 10:12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自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十月离开四川眉山后,苏轼的足迹便踏上了新的旅途。长达三年的时光里,他一直在外漂泊,直到在凤翔任职,期间未曾回过一次故乡。对于他而言,心中有三个温暖的家,分别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四川眉山,父亲和弟弟所在的京师,以及妻儿陪伴的凤翔。

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有妻儿的陪伴和弟弟的书信往来,苏轼的心中仍然时常涌起对故乡的思念。特别是到了嘉祐七年的岁末,远在眉山的故乡在他的心中越发清晰。

年末岁初,农村热闹非凡,各种节日活动让人们兴高采烈地辞旧迎新。苏轼看着凤翔的人们欢度佳节,不禁回想起四川的旧风俗,并将这些回忆融入诗中,寄给了远方的弟弟。

诗的题目富有序意,描述了岁末的三种风俗:馈岁、别岁、守岁。在四川,这些节日习俗深入人心,而远离故乡的苏轼在岐下为官,岁暮思归却不得。下面我们来逐一品味这些诗歌。

《馈岁》中描述了农功收获后的乡民们互相赠送礼物的场景。不论贫富,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增进了邻里感情。苏轼回想起这些淳朴的习俗,嘴角露出笑意,但同时又感到一丝落寞。游宦他乡,故人稀少,他想与人举杯共饮、和酒而歌却不可得。

《别岁》则表达了苏轼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故人分别,临别时依依不舍,而时光却如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他感叹时光去了哪里,是否已远在天涯。东邻酒熟、西舍豕肥,人们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他告诫自己,不要为旧岁的别离而嗟叹,要与新岁告别,勇往直前,不回头,不被岁月的衰老所牵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