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端午节的习俗

奇闻趣事 2024-12-26 12:52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端午节的独特风俗:

闽南地区,悬钟馗像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据传,唐明皇开元年间,自骊山讲武回宫后患上疟疾。一日,他梦中见到两个鬼影,一大一小,小鬼偷取杨贵妃的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狂奔。大鬼则捉住了小鬼,挖出其眼睛并吞食。明皇醒来后,疟疾痊愈。皇帝便命画工吴道子绘出钟馗捉鬼的画像,并下令在端午时家家户户都应张贴此像,以驱除邪魔。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挂艾叶和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剪成虎形或用彩纸制成小虎,再贴上艾叶。妇女们争相佩戴,以驱邪避瘴。菖蒲则被制成剑形,插在门边或榻上,具有驱魔法效。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用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据说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

赛龙舟的起源则与屈原有关。楚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这就是龙舟竞渡的起源。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屈原。龙舟竞赛不仅是为了驱散江中的鱼群,以免它们吃掉屈原的尸体,更是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文化的传承。这一习俗在吴、越、楚等地尤为盛行。台湾的龙舟竞赛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现在每年五月五日都会举行。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为了防止鱼吃掉,人们开始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入江中,后来逐渐用粽叶包裹米饭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雄黄与酒混合后,具有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在长江流域的人家,这一习俗非常盛行。传说中的《白蛇传》故事也是以雄黄酒解蛇毒为背景。

在贵州地区,端午节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游百病。男女老幼都会去野外游玩,穿新衣,中午时分聚集在山上或树下,非常快乐。晚上回家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之为“游百病”及“洗百病”。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和葫芦也是历来的风俗。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香药等,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各种形状,玲珑夺目。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端午节的风俗多样且富有寓意,融入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民的智慧结晶。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