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葬】走进贵州苗族 体验洞葬风俗

奇闻趣事 2023-11-12 18:21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入土为安,是我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殡葬方式。但从唐朝中期至今的1200多年以来,生活在平坝县齐伯乡桃花村的苗族同胞并不这么想,他们有着极为独特的丧葬方式—洞葬,即人死后,将逝者的遗体装棺入殓后,安葬在村子里一个山洞中。

  当地苗族作品

  在距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城北21公里处的齐伯乡桃花村,草木葱郁,群山环绕。而在一座名为“老熊山”的陡峭半山腰上,一座天然的喀斯特岩石溶洞将山活生生地劈开了一个天窗,但洞内却显得格外森严与神秘。

  同样,该洞有一个森严肃穆的名字——棺材洞。

  提及棺材洞,其历史可追溯到1200多年前,是附近5个民族村寨中的刘姓苗族墓葬。千百年来,山寨刘姓苗家按血缘亲疏将死者棺木叠放洞中,不分死亡先后,也不分男女老少,抬进洞就一层一层往上垒叠。时至今日,该洞尚存有500余具棺材,是目前贵州省数十个棺材洞中存放棺材最多的棺材洞。

  走近棺材洞,洞外树蔽藤挂,甚为肃穆,一条东西向的季节河流从山前奔啸而过。洞内厅堂宽大无缝隙,干燥凉爽。洞口向南,分大小两洞,大洞口宽27米,高21米;小洞口宽10米,高15米。洞口距平地高约17米,东西长45米,南北宽24米。

  环顾岩洞,存放的棺木均靠近洞口,置于通风、见光、干燥处。或叠置、或单层陈放,依地形分成4组,形制有船形棺、圆木棺、方形棺、梯形棺、长方形棺、现代棺6种,大多保存较为完好。

  事实上,正是洞口宽敞、空气流通、洞内干燥的自然环境,成了棺木置放的理想场所。加之苗族同胞代代传承的民风民俗,这个大山深处的岩洞俨然成了一个天然的“棺材博物馆”。

  在棺材洞里,曾出土了宋代的部分文物,其中两件鹭纹彩色蜡染折裙,更是难得的珍品。该折裙融蜡染、挑花、刺绣、填彩为一体,对研究彩色蜡染的历史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并进入了文物精品展的殿堂,目前已被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

  关于棺材洞的来历,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勿概港”的故事。

  “勿概港”为苗语,意即跳起来。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当地的苗族后生与桃花冲一个刘姓的苗家姑娘在跳花场相识,两人一见钟情,便很快产生了爱意。后生给美丽的姑娘戴上一只精制的铜手镯,作为相爱的信物。

奇技网以上就是【洞葬】走进贵州苗族 体验洞葬风俗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