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学界重大发现 哺乳动物体型越大癌症机率
【奇闻快递】10月23日消息,英国发布了一项医学上的重大发现,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数量与其体形成反比,体形越大,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数量越少,相应地它们患上癌症的机率也越小,这给医学的研究提供了重大线索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早在1000万年前,逆转录病毒就开始侵入到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时候病毒会与宿主的基因组结合,从而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即是所谓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因为这些病毒有可能会复制到基因组的其他部分,会增加致癌突变的风险,因而被视为哺乳动物癌症风险的标志。
在该项研究中,英国牛津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人员,研究确认了包括人类在内的38种哺乳动物1000万年来基因组中留存下来的27711例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他们发现,随着动物体形的增大,其基因组中留存的内源性逆转率病毒会更多地被“编辑掉”,病毒数量会趋于减少。数学模型和基因组学研究表明,体重仅有19克的小鼠有着3331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而59公斤重的人类只有348个,重达281公斤的海豚则仅有55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哺乳动物的每个细胞中都可能存有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按照常理来说,体形较大的动物所拥有的细胞数量更多,其所拥有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数量也应该更多,也会更容易触发基因变异,但事实却非如此。”论文主要作者、牛津大学的阿里斯·卡佐拉斯基博士说。
他指出,这一研究表明,基因组中有大量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是有害的,否则大型动物也不会在进化过程中限制它们的数量。从逻辑上讲,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数量越多,与其有关的致癌突变风险就更大,而哺乳动物则通过进化来对抗这种风险。通过研究哺乳动物体内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分布模式,可以找到动物进化过程中癌症的“足迹”。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目前有研究表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与一些动物(如老鼠)患上癌症存在关联,但还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与人类癌症有直接关系。由于大型动物的病毒致病机制远比小型动物的病毒致病机制要复杂,因而关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是否会引发人类癌症,还需要进行更系统的研究。
灵异事件
- 韶关在中国之最(广东韶关有座粤北第一关,国内
- 上世界十大城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排
- 2016年中国传染科-院排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院
- 两天一夜2021韩饭网21饭团 下载两天一夜
- 如何成为一个可爱的小萝莉 穿搭与行为指南
- 深圳校服中国之最(为什么深圳校服能排全国第一
- asa不敢公布的照片,在月球上发现大量的外星人
- 陈梓童现况被扒,如今再次迎来事业的第二春?
- 盐城到普陀山旅游攻略(从盐城到普陀山交通线路
- 全是肉的糙汉文现言推荐有哪些高质量的糙汉
- 如何让溶剂型油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更佳
- 张伦硕个人资料出生日期钟丽缇男友张伦硕个
- 范冰冰成龙亲密照成龙有多喜欢范冰冰竟为了
- 如何李清照的作品《渔家傲》
- 冒险岛反抗者技能加点攻略:如何合理分配属性
- 中国十大空乘学校排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