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说中西双方哲学思想不同饮食方式就不同呢?

大明星 2025-01-14 11:03www.198689.com大明星

餐饮产品因地域、气候、风俗的差异,在原料、口味、烹调及饮食习惯上展现出千变万化的特色,铸就了独特的地域性餐饮文化。这些差异,归根到底是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在饮食上的体现。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强调“以人为本”,这种哲学上的差异导致了饮食文化的独特走向。

那么,中外饮食文化是如何交流的呢?人员的流动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历史上,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流渠道多姿多彩,主要包括六大方面:丝绸之路的西北陆路交流、佛教文化中的饮食交流、以贡使与商人为主体的文化与商业交流、主导的海上交流、传教士的角色以及华侨对饮食文化的外传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途径逐渐丰富。明代以前,主要以商品贸易和使团访问为主,明清时期则更加多元,包括商品贸易与展会、往来人员的言行举止、餐馆饭店的创办、专业著作、学校教育等。

从汉代到宋元时期,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主要依赖商品贸易和使团访问。西方人通过贸易将所见所闻记录并传播到西方,同时向中国展示西方饮食文化。其中,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到了明清时期,交流途径更为广泛。商品贸易与展示成为主要方式,尤其是世博会上的中国茶叶和瓷器展示,让西方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往来人员的言传身教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包括外交使节、传教士、留学生等,他们无意中传播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特别是西方传教士,他们不仅传播了西方文化,还通过书籍等载体介绍中国食物原料、菜点及习俗。

中国外交使节、留学生等也有相关著述介绍,如张德彝的《航海述奇》等。除此之外,开办餐馆饭店也是传播饮食文化的重要方式。移民海外的中国人开设的中餐馆,以具体、可见、可尝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了中国饮食文化。正如菲利普·费尔南德斯所言:“中国烹饪在全世界的蔓延是移民式的。”而西式餐厅和饭店则在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后兴起,为中外饮食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中外饮食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多元、复杂的过程,既有古老的商贸通道,也有现代的社交媒介,人员流动、商品交流、书籍传播等都是其重要途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