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成果。至今,已有29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下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遗产包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前就被誉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遗产。
其中,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古琴艺术在2003年入选。到了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成功。而在2007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也成功列入。在2009年的一次性公布中,共有包括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等在内多达二十二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名录。而到了近几年,更是不断有诸如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等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在国际一级保护的另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7项急需保护的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有力证明,也是我举办非遗展览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