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的皇室姓氏。在清朝灭亡后,这个姓氏大多都改为“金”姓(爱新在满族语中的就是金的意思)。比如溥仪的弟弟溥任就改名金友之,溥仪的三妹韫颖就改名金蕊秀,溥仪的七妹韫欢就改名金志坚。
在当时绝大数的皇族就改姓金,但也有少数改成了其他的姓,包括溥、毓、廖、赵、罗等。比如溥仪的六妹韫娱就改名为溥韫娱,溥佐的儿子毓震峰等。
而这些姓大多都是直接用前清皇帝所定的辈分来的,比如溥、毓就是当年道光帝所定的“溥、毓、恒、启”这个四个辈分来的。不过近些年随着国家越来越开放,百姓对于清朝似乎早已淡忘,所以越来越多的原来的爱新觉罗氏的后裔都纷纷将自己的汉姓改回了满姓。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统向天下颁布退位诏书后宣布退位,自此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清王朝正式宣告终结。而随着清朝的灭亡,民国的成立,曾经依靠清朝赖以生存的八旗贵族们为了不在清朝灭亡后成为那些革命党人的报复对象,开始纷纷的将自己曾经的满姓改为汉姓,借此来逃脱仇人亦或革命党人的清算。那么你们都知道他们都将自己的满姓改成了什么汉姓了吗?这里就由澳古君来为大家一一揭晓吧。
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的皇室姓氏。在清朝灭亡后,这个姓氏大多都改为“金”姓(爱新在满族语中的就是金的意思)。比如溥仪的弟弟溥任就改名金友之,溥仪的三妹韫颖就改名金蕊秀,溥仪的七妹韫欢就改名金志坚。
在当时绝大数的皇族就改姓金,但也有少数改成了其他的姓,包括溥、毓、廖、赵、罗等。比如溥仪的六妹韫娱就改名为溥韫娱,溥佐的儿子毓震峰等。而这些姓大多都是直接用前清皇帝所定的辈分来的,比如溥、毓就是当年道光帝所定的“溥、毓、恒、启”这个四个辈分来的。不过近些年随着国家越来越开放,百姓对于清朝似乎早已淡忘,所以越来越多的原来的爱新觉罗氏的后裔都纷纷将自己的汉姓改回了满姓。
佟佳氏
佟佳氏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家族,发迹清初一等公佟养真时期,至康熙年间达到鼎盛,其家族也被从汉军正蓝旗抬为满洲镶黄旗。清朝灭亡后,佟佳氏用音译改为佟、仝和童三姓。其现在的后人大多集中在石城乡的佟家窝棚、叆阳乡的佟家堡、大洼乡的佟家村等地。
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它有苏完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可以说它是清朝最为兴旺的八旗家族。清朝康熙年间顾命大臣鳌拜、咸丰年间军机大臣桂良、光绪年间文华殿大学士荣禄,以及宣统皇帝生母瓜尔佳·幼兰等都是瓜尔佳氏族人。
清亡后瓜尔佳氏绝大部分都改为关氏,比如我党早期军事领导人关向应、香港艺人关之琳等都是瓜尔佳氏的后人。而他们之所以会取“关”姓,据说它之所以会改姓为关,是因其族人大多崇尚三国时期义薄云天的关羽,于是就索性就都改了关,但至于到底是真是假不得而知。还有一部分瓜尔佳氏的后人改了苏、叶、常、白、果、郭、胡、李、高、汪、喜、侯、周等姓,比如香港艺人周海媚就也是瓜尔佳氏的后人。
马佳氏
满族马佳氏原是女真族人,后因战乱归顺了后金,并划入了镶黄旗、正红旗和正黄旗中,之后并成为了满洲族的一员,且入关之后马佳氏的大部分族人都是汉人满化而来。比如顺治时期大学士图海、康熙时期康熙妃子荣妃、道光时期礼部尚书升寅、光绪年间驻藏大臣绍諴及内务府总管绍英等都是马佳氏族人。
清灭亡后马佳氏大多改姓为“马”和“麻”等音译的汉姓。比如台湾艺人马景涛就是马佳氏的后人。
索绰罗氏
索绰罗氏的始祖是皇太子追封的兴祖直皇帝福满的第三子索长阿,所以这族人都是清朝的红带子,也就是“觉罗”。其族名索绰罗氏因族人世据辉发河流域而得名。比如道光时期大学士英和、咸丰年间礼部尚书奎照、光绪年间禁烟大臣景星等都是索绰罗氏族人。据说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的侧福晋知画也是索绰罗氏族人。
清亡后索绰罗氏大多改汉姓为“石”,其姓氏来源于当年大学士英和的高祖都图,当年都图因管理康熙的国库有功,并在康熙二年被康熙赐名为“石”,寓意他的一丝不苟,于是在改姓的时候英和一族就都改为“石”姓。还有一部分索绰罗氏改姓为“索”和“曹”。
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清朝除皇族之外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康熙最爱的孝诚仁皇后就是赫舍里氏,清初权臣索尼和索额图也都是这族人。纵观清朝两百余年,赫舍里氏先后有人担任两江总督、广州将军、工部尚书、礼部尚书、议政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等显赫的官职,其爵位更是世袭不断。
清亡后赫舍里氏大多直接将姓氏简化为赫姓和何姓。比如中国海洋物理学奠基人赫崇本等。赫舍里氏的有一部分改成了“英”姓,这一部分人都是当时赫舍里氏.英敛之的后人,比如著名主持人英达。
富察氏
富察氏原属明朝建州右卫,后因反叛大明几乎被诛杀殆尽。但好在旺吉努一支因投靠努尔哈赤,富察氏才得以持续存在。之后更是在康熙之后成为清朝权贵家族,并在乾隆一朝达到鼎盛。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清朝富察氏人物都属于这一脉,比如乾隆帝原配孝贤纯皇后、乾隆保和殿大学士傅恒、乾隆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福长安等。
清朝灭亡后富察氏大多将自己姓氏简化为傅、富和付等姓氏。比如著名动物学家傅桐生、著名作曲家傅庚辰等就是富察氏后人。
那拉氏
那拉氏原是海西女真的王族,后海西女真被努尔哈赤灭亡后并归顺了后金。之后并分裂成叶赫那拉、哈达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四大支系。比如康熙重臣纳兰明珠、雍正皇后孝敬宪皇后、乾隆皇后纯帝继皇后等都是那拉氏族人,这其中最著名的我想莫过于慈禧太后,她是那拉氏分支叶赫那拉族。
清灭亡后那拉氏大多改姓为“那”或“南”。比如著名女歌手那英、中国五子棋之父那威等。那拉氏也有一部分改为惠、张、叶、李、吴等姓。比如香港著名演员惠英红、著名演员吴京等。
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是清朝大姓,是清朝最古老的姓氏。这个家族出过六位皇后,包括康熙孝昭仁皇后、雍正孝圣宪皇后、嘉庆孝和睿皇后、道光孝穆成皇后和孝全成皇后等,而这六位皇后最出名的就是同治时期的慈安太后。这个家族还出了无人不知的一个大人物,那就是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
清亡后钮祜禄氏大多改姓为“郎”和“钮”。现在人认为他们之所以会改成郎,是因为钮钴禄氏在满族的词源中与狼有关,所以取音译郎。比如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钮骠、台湾著名演员钮承泽等就是钮祜禄氏后人。
伊尔根觉罗氏
伊尔根觉罗氏的先祖就是顺治帝当年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的弟弟费扬古。还有一种说法说它是当年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后人,不过这种说法应该是不可信的。伊尔根觉罗氏族的名人有康熙时期两江总督傅拉塔、乾隆时期武英殿大学士阿尔泰、嘉庆时期军机大臣隆文等。
清亡后伊尔根觉罗氏大多改姓为“赵”。可以说正是因它改为赵才有很多人认为这个家族是宋徽宗,亦或宋钦宗的后人,到底是不是就不得而知了。除了赵,这个家族还改姓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常等姓,比如近现代美学家常书鸿就是伊尔根觉罗氏后人。
这里由于篇幅所限澳古君并不能将其全部列出。满族还有其他很多的姓都改为了汉姓,如黄佳氏改姓“黄”、完颜氏改姓“王”、都善氏改姓“杜”、达尔充阿氏改姓“戴”等等。
八大姓分别是佟佳氏、瓜尔佳、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
对应的汉姓分别是佟、关、马、索、赫、富、那、郎。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扩展资料
满族的姓氏演变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
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
,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洲八大姓
对照表如下
满族改汉姓原因
受汉族影响满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其姓氏是多音节的,用汉字写就是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共同组成。
满族入关后,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即与汉族单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实质上既有原多音节姓氏的内涵,又有与汉族姓氏相同的单音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满汉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质。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
满族的姓氏中有八大姓排在所有满族姓氏的前列,这八大姓主要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
这八大姓非常有代表性的是佟大为和关悦,他们两个人都是满足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在当时也是满族中比较尊贵的人。
姓氏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丰富而复杂,极富民族文化特色。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原来的穆昆又分化出数个新穆昆。一般一个穆昆只有一个哈拉,但也有数个穆昆属于同一哈拉的情况。
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中国各民族的姓氏中,仅次于汉族。与其他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满族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但就后来的发展看,主要有以居住地为氏和以部族为氏两种。
女真人往往一个穆昆聚居一处,宋元以后,又深受蒙古族的影响,所以称名而不称姓。清入关后,民族关系不断发展,汉军旗人多有用满族称名不称姓的方式命名的,而满洲旗人深受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有很多用汉字为姓氏,如瓜尔佳氏以音译改称为关姓,纽呼禄氏以意译改称郎(狼),伊尔根觉罗,又称民觉罗,改汉称为赵。
也有将满姓汉语音译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的,如佟佳氏简称佟,马佳氏简称马,还有图、德、大、暴、呼、阿、肇、西、布等姓氏,大多数是将原来的满姓,用汉字来进行简称。对于这种情形,清统治者十分不满,乾隆以后,清政府多次严令禁止,但并没多大效果。
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的满族人,普遍用汉字姓,或捏改汉姓,使他人不知其为满族,以至于今天很多满族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扩展资料
主要氏族
宣统二年(1910)春二月重编的《承德县志》记载,沈阳满族主要氏族有
皇族
1、旧居宗室觉罗,姓爱新觉罗氏,国初留守陪都分左右翼八旗。
2、新居宗室觉罗,由此系移居于省城东二里许宗室营,亦分隶于左右翼八旗。
满洲氏族
3、齐佳氏
宗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初仅两户。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亦有祁。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著名人物有布色赫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叶赫,崇德三年征明,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入关击李自成,晋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4、佟佳氏
辽东巨族也。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留盛京驻防者至今传十一世。
5、乌喇瓜尔佳氏
居乌喇国,因以为姓。国初,胡尔哈器之妻与孝慈高皇后为姊妹,为国威。胡尔哈器之孙锡特库,雍正三年袭六品官,传十五世,今居东营房。
6、马佳氏
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库噶哈亦以战功授男爵。及入关定鼎以战伤时作留奉休息。至十二世升寅,乾隆己酉拔贡,授七品小京官。嘉庆庚申历官至工部尚书兼正黄、镶兰满洲都统。至今传十六世。
7、赫舍里氏
世居都英额地方。国初;硕色来归,隶满洲正黄旗。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8、喜他拉氏
世居喜他拉地方,因地为氏。国初,隶正白旗满洲,世为福陵章京品级。至今传十七世。
9、富察氏
因地为氏。居长白山。隶属正白旗满洲,至今传十四世。
10、叶赫那拉氏
因地为氏。世守昭陵,原隶属正蓝旗满洲,因慈禧太后更改为正黄旗满洲,至今传十余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满族姓氏
百度百科——满族
按照人口普查的结果来说,我国目前还是以汉占主导地位的。而在我国历史之中,清朝作为我国一个封建王朝,满族的人口,却并没有我们心里想的那么多。根据这些年人口普结果的计算,目前满族的总人口,也就有一千万人左右,在我国的其他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中,也是位居第二的。
在现实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却很少能发现那些清朝八旗子弟的后代,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清朝的八旗子弟们改了姓,居住在了我们身边。
而且说实话,其实在近现代的名人之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名人能人,都是来自于满族的。比如说现在我们知道的歌星那英、还有声名远扬的吴京,甚至在民国时期颇有名气的老舍大师和王朔大师、书法家启功,连现代相当有名的于谦和赵忠祥等师傅,其实都是满族人。
根据满族的文化研究专家们统计,在改名换姓之前,其实能够考究到的姓氏,就已经将近有上千个了。而其中最为出名的姓氏,无非就是我们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之中,经常能够看到的几个爱新觉罗、瓜尔佳氏、钮祜禄氏、那拉氏等姓氏,而除了这些姓氏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姓氏人数最多,有着八大姓,也就是八旗之称。
中国历来讲究的,就是文化的传承,而受到了文化融合的满清八旗子弟们,在数百年之后自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所以他们在改名换姓的时候,自然也遵循了一定的规律,方便之后认祖归宗。总而言之,他们遵循的规律大概有以下七个。
第一种谐音取姓
这种规律的代表,就是有名的明星吴京。吴京的家族追踪到清朝时期的话,其实正是正黄旗的乌扎那拉氏。在改名换姓的时候,就将自己的“乌”这个字,改成了“吴”这个姓氏。这种情况其实是最为常见的。
比如说“瓜尔佳”就改成了“关”;“乌勒锡氏”改成了“呼”;“董鄂氏”改姓“董”;“富察氏”改姓“傅”、“付”。这些姓氏的人,要是追踪到清朝末年的话,或许家中或多或少都算是个贵族子弟。
第二种直接在原姓氏中取一字为姓
这个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上文说道过的那英和老舍先生。那英的满族姓氏,其实应该是叶赫那拉氏,而她现在的姓氏,正是从其中选个字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不选其他字,大概是出于独特,方便家族寻找的原因吧。
与此同理的,还有老舍先生,老舍先生的原名叫做舒庆春,而满族姓氏正是“舒穆禄氏”。而除了这两个姓氏之外,还有不少姓氏,都是按照这种规律来的。比如说“敖”、“文”、“孙”、“郑”等许多姓氏,都是从满族姓氏之中取一个字出来的,,这些姓氏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很多时候也是很难分别出来的。
第三种沿用金代时所冠汉姓
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见了,因为在金朝的时候,不是每个家族都能得到汉姓的,再加上也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选,所以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常见。比较有名的就是温特赫氏姓温,钮祜禄氏姓郎,等等。
第四种沿用明朝所赐姓氏
这种情况的例子不多,最典型的是歌唱演员李志希。虽然名字完全分辨不出来是不是汉姓,但实际上这个时候都是沿用明朝的女真姓氏而来的。他们的姓氏都比较偏向李、张和郭。
第五种译义求相近字
这规律的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相声演员于谦,他的本姓在满族中的意思,是鱼的意思,而同音字变化之后,自然就变成了于这个字。还有倭赫也有石头的意思,所以变成了石字。
有意思的是,最为著名的爱新觉罗,在满族中也有着金的意思,所以不少子弟都改为了“金”姓。所以如果有读者叫作金,或许祖上和爱新觉罗,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六种以父祖辈的名字为姓氏
这种情况目前来说,根据文化专家的考究是比较少见的,在近现代几乎找不到多少出名的代表人物。只知道有西林觉罗氏变为鄂,而伊尔根觉罗氏姓顾。
第七种乱改
上文也说到过,爱新觉罗的人,大多都改成了金姓,要不就是按照其他规律改名。有不少人,也正想借此机会摆脱自己身上的重担,或者说,将这些有的没的视为无所谓之物。比如说书法家启功,他论身份是真正的贵族。在清朝灭亡之后,一直都不愿意让人用爱新觉罗来称呼自己,和不少年轻人一样,都是随便挑了个姓氏用,并不在意那些有的没的规律。
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其实已经很难分辨出来谁家祖上以前和清朝八旗子弟有关了。说不定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呢!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赫舍里氏等八大姓,是满清最为显赫的八个姓氏,它们的销声匿迹,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满清没有自己的语言,努尔哈赤命人创制的满语,大多都是借鉴的蒙语,往往不被满洲八旗接受。满清入关之后,少数的百姓便将姓氏偷偷改为简洁的汉族姓氏,间接促进了姓氏的变迁。
辛亥革命之后,八旗后裔掀起了广泛而剧烈的改姓潮。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满洲的老姓氏在清朝末年迅速消失,长期养尊处优的旗人们早已丧失谋生的手段。为此,沦落民间的旗人纷纷改为“汉姓”,隐藏自己的旗人身份。雍正帝的直系子孙启功先生(书法名家),就曾明确表示不会再姓爱新觉罗,也不愿提及往事。
有趣的是,很多八旗后裔为图省事,直接将原姓氏的第一个字作为汉姓,富察氏、佟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那拉氏都是如此。其中,中国著名歌手那英便是满族八大姓中——那拉氏的后裔,她和慈禧太后之间,也有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有的八旗后裔则根据姓氏的汉语意思,改为汉姓。例如,钮祜禄在汉语中译为“狼”,他们便取其谐音,改为“郎”姓;尼玛哈的汉语意思为“鱼”,满人们直接改为“鱼”姓。不过,仍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人,他们直接扔掉了满族姓氏,以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上文提到的启功先生便是如此。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个满族姓氏,也很有可能被改为不同的汉姓。居住在北京的爱新觉罗后裔,多数将姓氏改为了金、罗;居住在沈阳的那些,则把姓氏改为肇、德,也有少部分改为“海”。,图、暴、呼、阿、西、布等姓氏,都是原来汉族姓氏中所没有的,如果身边有这些姓氏的人,基本可以断定,他们八成是八旗后裔。
中国一个朝代清朝有八大贵族姓氏,后来随着大清的灭亡,这些姓氏出于各种原因纷纷改了汉姓,现在我们就说一下清朝的帝姓,“爱新”是族名,而“觉罗”则是努尔哈赤的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而在满语中“爱新”又有金的意思,所以当大清灭亡之后,爱新觉罗的后裔都改了“金”姓。
齐佳氏是八大姓氏中人口比较少的,但却是最为显贵的姓氏之一,清朝灭亡后多改姓“齐”。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来分化成了两个汉姓,一部分按照汉语第一个音节为姓,改姓“钮”;而更多的人则改姓“郎”,因为“钮枯禄氏”的汉语翻译就是“狼”,稍微改动之后就有了“郎”姓。
那拉氏是明末女真四部中的王族姓氏,也可以称为纳喇氏、纳兰氏,清朝最有名的人物便是慈禧。
大清灭亡后那拉氏改姓“那”、“南”两姓,佟佳氏本姓佟,属于汉军正蓝旗,后来康熙时入镶黄旗,改姓佟佳氏。大清灭亡之后,一部分人改回了“佟”姓,而另一部分则改为“童”、“董”、“赵”或“高,瓜尔佳氏——关、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等,瓜尔佳氏人口众多,按照地区不同还分为苏完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等超过6个分支。清朝灭亡后,大部分人改姓“关”,关之琳便是瓜尔佳氏的后代,其余有“石”、“鲍”、“汪”、“李”、“高”、“顾”等等。
富察氏是女真姓氏之一,又可称傅察、富尔察,许多皇后、嫔妃便是出于此姓。满清灭亡之后,此姓后裔多根据谐音改姓“富”、“付”、“傅”。马佳氏起源于嘉里库马佳,氏族分为镶黄旗、正红旗、正黄旗。这一支经商的氛围浓重,当官的比较少,清朝灭亡后改姓“马”、“麻”。
索绰罗是地名,发源地目前还需考证。索绰罗氏中最出名的任务包括大学士英和、禁烟大臣景星、咸丰帝婉贵妃等,后改姓“索”、“曹”和“石”。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其实已经很难分辨出来谁家祖上以前和清朝八旗子弟有关了
按照人口普查的结果来说,我国还是以汉占主导地位的。而在我国历史之中,清朝作为我国一个封建王朝,满族的人口,却并没有我们心里想的那么多。根据人口普结果的计算,目前满族的总人口,也就有一千万人左右,在我国的其他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中,也是位居第二的。
在现实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却很少能发现那些清朝八旗子弟的后代,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清朝的八旗子弟们改了姓,居住在了我们身边。
满族总人口约为1000万左右,其人口数量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二。现当代名人中,除去汉人外,数目最多的少数名族也是满族。满族名人奇多,书法家启功、歌星那英、影星吴京、作家老舍和王朔等、相声演员于谦和侯耀文、配音演员赵忠祥、李敖前妻胡因梦、俏江南集团执行董事汪小菲等均是满族人,而他们的姓氏也均为汉姓。
那拉氏,慈禧太后是这一支,他们的后人改姓了那,我们比较熟悉的有那英、那威。佟佳氏,比较牛的是康熙皇帝的生母,这一支的后人改姓了佟,比如佟大为。钮钴禄氏,这是满足最古老的姓氏,清朝开国元勋很多都是钮钴禄氏,改为姓朗或钮的最多,比如钢琴王子郎朗,以及最近摊上大事的钮承泽。瓜尔佳氏,比较有名有慈禧的相好,荣禄,后来他们改姓了关,比如大美女关之琳、关晓彤等等。
赫舍里氏的历史名人有赫舍里索尼、赫舍里索额图父子,后改汉姓为英,英若诚、英达父子即源自这一族。帝姓爱新觉罗原意为“金”的意思,后多改为金,帝姓爱新觉罗原意为“金”的意思,后多改为金,也改有王、孙、艾、罗、肇、范、鄂、李等多种。知名明星有金巧巧、李宗翰、肇俊哲等等。
满族八旗子弟姓氏改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等。
(一)、佟姓
1、满族佟仓氏,亦称童仓氏、仝仓氏,源出明朝初期建州女真族首领佟·猛哥帖木儿的次子佟仓(童仓、仝仓)。其后裔子孙后汉化简改为佟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满族佟氏本源。
2、满族佟佳氏,满语为Donggiya Hala,源出汉族佟氏,入满洲旗后,在姓氏字后面加上一个“佳”字以区别未入旗之汉姓。佟佳氏本非满族姓氏,原为辽东汉族巨豪,佟佳本为地名,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
3、满族栋阿氏,亦称东鄂洛氏,满语为Dongga Hala,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后多冠汉姓为佟氏、邓氏。
4、满族赫舍里氏,称赫舍里氏,满语为Heseri Hala,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纥石列氏和金国时期女真旧部纥石烈部,以部为氏,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
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伯都讷(今吉林松源)、多尔济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色钦及穆理哈村(今吉林东丰小四平镇一带)、塔散堡(今辽宁锦县塔山)、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蒙古族、锡伯族中也有相同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佟氏、何氏、高氏、康氏、赫氏、张氏、芦氏、贺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普氏、桂氏、艾氏等。
5、满族嘉穆呼氏,以地为姓,满语为Giyamhu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所冠汉姓为佟氏、贾氏。
6、满族李佳氏,亦称李家氏,满语为Li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李佳和罗(今辽宁新宾李家河)、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
界凡(今辽宁抚顺李家乡界藩山)、铙赛山钦札库穆(今辽宁抚顺东南部)、萨尔湖(今辽宁抚顺萨尔湖)、沈阳(今辽宁沈阳)、长白山区等地。后有蒙古族引为姓氏者,蒙古族李佳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李佳氏多冠汉姓为佟氏、李氏。
7、满族萨克达氏,本巴雅拉氏,后改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族人众多,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
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两岸等地,所冠汉姓多为佟氏、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陀氏、翁氏等。
8、满族唐达氏,满语为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今乌苏里江北岸),后多冠汉姓为佟氏、唐氏。
9、满族佟启氏,亦称通吉氏,满语为Tungki Hala,汉义“罗圈腿”,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所冠汉姓即为佟氏。
10、满族佟鄂啰氏,满语为Tongelo Hala,世居扎库塔(今吉林珲春西,扎库塔城在今图们江北岸,海兰江以西),所冠汉姓即为佟氏、罗氏。
11、满族佟赛哷氏,亦称图色勒氏、图色里氏,满语为Tungsaire Hala,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嫩河(今黑龙江省讷河)、尼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沙济(今辽宁新宾西北部)、穆塔喀村(今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等地,所冠汉姓多为佟氏、赛氏。
12、满族图色哩氏,亦称图色勒氏、图克色里氏,满语为Tuseri Hala,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尼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沙济(今辽宁新宾西北部)、
黑龙江穆塔喀村等地。后有锡伯族、蒙古族引为姓氏者,蒙古族图克色里氏后又分衍出图木尔齐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佟氏、图氏、屠氏、多氏、涂氏等。满族本支佟氏皆尊奉佟·猛哥帖木儿、佟仓(童仓、仝仓)为得姓始祖,汉族佟佳氏转满族佟氏皆尊奉佟养性、佟养正为得姓始祖。
(二)、关姓
源于赫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赫哲族瑚锡哈哩氏,亦称祜什哈礼氏、瑚克沙哈里氏,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里(今黑龙江宁安东北部)、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等地,后有满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赫哲族、满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多冠汉姓为关氏、华氏、胡氏、扈氏等。该支赫哲族关氏的正确读音作guān。
(三)、马姓
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中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
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当今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四)、索姓
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
(五)、赫姓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
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六)、富姓
1、满族富察氏,亦称傅察氏、富尔察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蒲察氏,金国时期为女真蒲察部,以部为氏,满语为Fuca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人改汉姓为富氏。
2、满族富义氏,满语为Fugi Hala,世居地待考,多冠汉姓为富氏。
3、满族多锦氏,亦称多金氏,源出唐朝末年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独斤氏,金国时期称独吉氏,以姓为氏,世居黑龙江索多理村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富氏。
4、满族富尔库鲁氏,亦称富勒库噜氏,满语为Fulkuru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有人改汉姓为富氏。
5、满族富色哷氏,满语为Fusere Hala,汉义“花椒”,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蒲速烈部,以部为氏,世居屯昂阿,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多冠汉姓为富氏。
6、满族富森氏,亦称敷臣氏,满语为Fuse Hala,汉义“孪生的”,世居开原,多冠汉姓为富氏。
7、满族富苏瑚氏,满语为Fusuhu Hala,世居吉林乌喇,多冠汉姓为富氏。
8、满族富思库氏,满语为Fusuku Hala,汉义“喷壶”,世居墨洛古,后多冠汉姓为富姓、冯姓等。
(七)、那姓
1、满族夸尔达氏,亦称夸尔那氏、夸哈那氏,满语为Kuarda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所冠汉姓为那氏、桑氏等。
2、满族那勒加氏,满语为Nalgiya Hala,满族脱谱姓氏,亦称那尔加拉氏,北京市满族有此姓,世居地待考,后多冠汉姓为那氏。
3、满族那木图氏,满语为Namutu Hala,世居诨都和色(今地待考),人口极其稀少,所冠汉姓即为那氏。
4、满族纳塔氏,满语为Nata Hala,源出金国时期女真纳坦部,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那氏、白氏、纳氏等。
5、满族囊佳氏,满语为Nanggiya Hala,源为海西女真的后裔,世居绰尔河流域,所冠汉姓即为那氏。
6、满族讷哷氏,亦称那尔氏,满语为Nere Hala,世居黑龙江两岸,所冠汉姓为那氏、春氏、康氏等。
7、满族乌鲁哩氏,亦称吴鲁哩氏,满语为Uluri Hala,汉义“猕猴桃”,世居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那氏、石氏、赵氏、吴氏等。
8、满族诺拉氏,满语为Nora mongu,是著名的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少,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后多冠汉姓为那氏。
9、满族纳拉氏,亦称那拉氏、纳喇氏,满语为Nara mongu,在文献《辽东纳拉氏谱书》中有记载海西女真四部辉发部的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伊克得里氏,满语为Ikderi Hala),其始祖为昂古理、兴济理二人,
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氏噶扬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氏。清朝中叶以后多称那氏、纳氏、康氏等。
10、满族叶赫氏,满语为Yehe Hala,汉义“盔顶”,本叶赫河之名。叶赫部的先世系蒙古土默特部,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成祖皇帝朱棣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开原界北围场,后兴恳达尔汉灭了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那拉氏(纳喇氏),
迁徙至叶赫河两岸(今吉林叶赫河),改称为叶赫部,以部为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有族人称叶赫那拉氏(如慈禧太后即其后裔)。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那氏、叶氏、纳氏等。
11、满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章家氏、斋佳氏,以地为氏,满语为Janggiya Hala,世居章佳(今辽宁新宾章京河畔)、长白山俄穆和都鲁(今吉林敦化)、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马尔墩(今辽宁新宾上夹马尔敦村)、宜汉阿拉(今辽宁新宾)、
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有蒙古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蒙古族那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所冠汉姓为那氏、张氏、尹氏、章氏、杭氏、车氏、英氏、宁氏、桂氏等。
除了满族诺拉氏、叶赫氏、纳拉氏、章佳氏汉化那氏读音作Nuó以外,其他满族夸尔达氏、那勒加氏、那木图氏、纳塔氏、囊佳氏、讷哷氏、乌鲁哩氏汉化那氏读音皆作Nā。
(八)、郎姓
1、满族纽祜禄氏,亦称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其冠用汉姓的最初时间,据其《郎氏族谱》记载为清朝清乾隆年间。郎氏,是由纽祜禄氏满语汉译为“狼”,进而演变为郎氏。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清朝中叶以后,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汉化为郎氏这一汉姓。
2、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多冠汉姓为郎氏、兰氏等。
3、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4、满族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汉义“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等。
5、满族钮赫哷氏,满语为Niohere Hala,汉义“狈”,世居沙济(今辽宁新宾)、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英额(今辽宁清原英额门)、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
6、满族钮胡勒氏,满语为Niohule Hala,据史籍记载,源于濊貊族后裔氏,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东海浑春(今吉林珲春),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族八大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佟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郎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