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是词牌名。也可作曲牌名。
1、词牌名
《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清平乐》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2、曲牌名
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
《清平乐》作为曲牌名时,属南曲羽调有二体。一体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另一体与词牌不同。诸如天净沙、青玉案、秦楼月、念奴娇、鹧鸪天等也可做曲牌名。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为后人伪托。
此调异名有四《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有“忆著故山萝月”句,故又名《忆萝月》;张翥词中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另亦有《破子清平乐》。
扩展资料
清平乐”作为较为流行的词调,和其他流行词调如“菩萨蛮”“望江南”等比较,体式相对较为固定。其正变体有以下三种。
正体,双调四十六字,以五代冯延已词《清平乐·雨晴烟晚》为代表。此体平仄韵转换格。上阕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阕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韵。但此调亦有填单遍者。宋施岳词,“水遥花暝,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多醒”。又元张肯词“孤村虽小,几簇人家绕。菰叶纤纤波渺渺,摘得菰根多少”,即此前段也。
韦庄词前段起句“何处游女”,“处”字仄声。第二句“金线飘千缕”,“金”字平声。第三句“门外马嘶郎欲别”,“门”字平声,“马”字仄声。第四句“惆怅香闺暗老”,“暗”字仄声。又“燕拂画帘金额”,“燕”字、“画”字俱仄声。换头句“尽曰相望王孙”,“相”字平声。第二句“尘满衣上泪痕”,“尘”字平声,“满”字、“泪”字俱仄声。
又“含羞待月秋千”,“待”字仄声。第四句“扫即郎去归迟”,“即”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赵长卿词。
变体一,双调四十六字,以宋代赵长卿词《清平乐·鸿来燕去》为代表。此体虽然也属于平仄韵转换格,上阕四句四仄韵,下阕四句三平韵,但与正体的不同之处在于上结句法小异,此体上结句为六字折腰豆。柳永词前段结句“那特地、柔肠断”,“特”字仄声。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赵词之上结句法小异,李词之或押仄韵,皆变体也。
变体二,双调四十六字,以唐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为代表。此体为全仄韵格,上阕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阕四句二十四字,三仄韵,与前两体前仄后平者不同。且下阕中非押韵句亦与前词不同,前词下阕第三句为非押韵句,此词下阕第一句为非押韵句。
由以上分析可知,四十六字双调小令《清平乐》的上下阕基本句式为四五七六,六六六六。正体上片用仄韵,加之长短句交替,显得跌宕起伏;下片用平韵,再加上六言的双音节奏,便感到舒缓缠绵。前起后落,疾缓分明,转折有致,层次丰富,在内容及情绪表达上,便有较大适应性。这也是这一词调为词家所喜爱的重要原因。
变体一与正体相较,用韵基本没有变化,不同之处就在于变体一的上结句为六字折腰豆。该体式也有词人创作,但并不常见,如柳永《清平乐·繁华锦烂》。至于一体,除上举传为李白之作外,后世词人基本无人创作。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只填单遍者,如宋代施岳词“水遥花暝,隔岸炊烟冷。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多醒”,实为长体之前段也。
典范词作
李白《清平乐·禁闱秋夜》
温庭筠《清平乐·洛阳愁绝》
欧阳炯《清平乐·春来街砌》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欧阳修《清平乐·小庭春老》
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晏几道《清平乐·蕙心堪怨》
晏几道《清平乐·莺来燕去》
苏轼《清平乐·秋词》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朱淑真《清平乐·恼烟撩露》
曹勋《清平乐·春前别后》
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平乐
清平乐就是一个词牌名。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清平乐村居·》词牌名是清平乐。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创作背景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清平乐的“乐”指乐调,它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为后人伪托。
此调异名有四《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有“忆著故山萝月”句,故又名《忆萝月》;张翥词中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另亦有《破子清平乐》。
宫调归属
关于“清平乐”的宫调归属问题,也是诸家记载不一,稍显淆乱。前引王灼《碧鸡漫志》记为越调,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金奁集》、柳永《乐章集》亦入越调(无射商),《宋史·乐志》、张先《张子野词》入大石调(黄钟商),张孝祥《于湖词》入正宫(黄钟宫)。
,《乐府诗集》录此唐时曲为大石调,为太簇商,《唐会要》入林钟商。其之所以如此混杂,是因为古今乐律本多异名,加上北宋时期乐律的多次改变,尤其是宋仁宗景祐年间的“景祐议乐”事件,使得宫调名多歧义,相涉致误。
清平乐词牌格律如下
1、正体,双调四十六字。
代表《清平乐·雨晴烟晚》冯延巳〔五代〕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翻译雨后初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一片春意盎然。成对的燕子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不知不觉已看到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夜风卷起台阶上的落花,微微拂过罗衣,只感到春寒袭人。
2、变体一,双调四十六字。
代表《清平乐·鸿来燕去》赵长卿〔宋代〕
鸿来燕去。又是秋光暮。冉冉流年嗟暗度。这心事还无据。
寒窗露冷风清。旅魂幽梦频惊。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
翻译鸿雁飞来飞去,又到了秋天,一年一年的时光让人感叹,心事还是没有解决。窗外冷风屋内冷清,住在旅馆中,每晚都不能睡好,频频被梦惊醒。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名利,这样再不用担心被别人所耻笑。
3、变体二,双调四十六字。
代表《清平乐·画堂晨起》李白〔唐代〕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翻译清晨刚刚起床来到堂舍,家丁来报外面已是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雪渐渐弥漫了庭阶。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词牌名清平乐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作词。此词描绘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人情美好和生活乐趣。
作者更是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具有浓厚的生活乡土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平和环境的赞美与喜爱。
扩展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常见的词牌名有水调歌头、沁园春、忆江南、如梦令和仆算子等。
《清平乐》为词牌名。《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清平乐15首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清平乐·春宵睡重》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清平乐·寿道夫》
《清平乐·东园向晓》
《清平乐·赋木犀词》
《清平乐·题上卢桥》
《清平乐·寿赵民则提刑,时新除,且素不喜饮》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
《清平乐·呈昌父,时仆以病止酒,昌父日作诗数遍,末章及之》
《清平乐·清词索笑》
《清平乐·书王德由主簿扇》
什么是词牌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清平乐》词牌格律是双调。格律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一般仄仄平平,一般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一般仄仄平平。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拿取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取名。后作为词牌。《宋史·乐志》入番禺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划入越调。
平韵和仄韵
一般以李煜词为标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清平乐正体为双调四十六字,前端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组合一为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四句四仄韵,下阕四句三平韵,与正体的不同点取决于上阕法不同,此体上阕结句为六字折腰豆。《清平乐》的格律更为变化多端,这或许是它深受文人墨客钟爱的一个缘故。
清平乐的题目是村居,词牌名是清平乐。《清平乐》(qīng píng yuè),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词牌名还有
1、如梦令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2、忆江南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3、生查子生查子,词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有双调五体,字数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种。正体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等。
4、采桑子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等。
5、菩萨蛮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此调为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极多。代表作有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
其他词牌名水调歌头、蝶恋花、定风波、江城子、泌园春、水龙吟、雨霖铃、浣溪沙、忆王孙、醉花阴、鹧鸪天、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