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老婆的简历(曹德旺夫人是谁)

大明星 2023-11-09 18:26www.198689.com大明星

陈凤英是曹德旺的妻子。 

曹代腾2006年回国,被曹德旺“发配”到湖北的汽车制造企业“搬玻璃”。现在,曹代腾是福建省耀华工业村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盛浮法公司董事长。

福建省耀华工业村开发有限公司于1992年5月30日在福州工商注册,主要经营在福清市宏路镇棋山村西北面开发建设公用基础设施、工业用地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法定代表人为陈凤英?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

,我这个家现在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都是她的,不是我的,人家说这个公司是曹德旺的,但实际上从法律关系上说是我太太的。

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这是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我今年57岁了,从23岁结婚算到现在,也过了几十年,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席”,意思就是说要彼此珍惜,不要轻易去改变。这里面的道理也是我后来慢慢悟到的。

国家因有你而强大,社会因有你而进步,人民因有你而富足,这就是企业家应该做的事。——曹德旺《局面》

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的老板,人称“玻璃大王”,是新中国的传奇企业家之一。

一、坎坷的致富之路

曹德旺的童年颇为坎坷,他生于1946年的福建,祖上曾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但到了曹德旺父亲这一辈,祖上的财产早就花得一干二净,豪门之后曹德旺也并没有过过一天富家少爷的生活。父亲虽然也有做生意的志向和头脑,可惜时运不济,开办的百货公司因为资金出了问题不得不停产,为了东山再起,父亲一个人跑去了上海打拼。

父亲不在,母亲独自照顾家庭,教育儿女,曹德旺的母亲是个很有智慧的女子,她时常教育曹德旺,做人要靠自己的本事也能出人头地。因为家境贫寒,加上自己确实不是念书的料,小小的曹德旺早早辍学进入社会,给家里减轻负担,十二三岁的他给人放过牛,当过小学徒,也做过小商贩,虽然辛苦,却也无形中练就了曹德旺的头脑。

几年之后,父亲回到家中,父子两个一合计,干脆做起了贩卖烟草的生意,十五岁的曹德旺就要奔波数百里去进货,和一群商贩讨价还价,又要忍受一路上的寒冬酷暑,后来烟草生意被禁止,父子俩又改卖水果,进货依旧由曹德旺负责,那时曹德旺还未成年,却已经吃了很多成年人的苦。

但吃的苦总算是有了回报,在父子两人起早贪黑的努力下,终于赚下了第一桶金,二十来岁的曹德旺也终于可以歇歇脚,考虑一下人生大事了。

二、曹德旺的婚姻危机

操心儿子的母亲给曹德旺介绍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名叫陈凤英,和曹德旺母亲是一个村子的,为人善良,曹母对陈凤英非常喜欢,一心想让儿子娶过门。可是当时曹德旺不是很满意这个母亲硬塞给他的妻子,态度不怎么积极,但曹母的倔脾气上来,一定要让曹德旺和陈凤英完婚,母亲身体不好,曹德旺不敢叫她生气,只好不情不愿的结了婚。

婚后,陈凤英虽然不懂生意上的事,对丈夫的事业却是无条件支持,当时,白木耳生意很赚钱,曹德旺动了心,白木耳种植价格很昂贵,曹德旺资金不足。知道了丈夫难处的陈凤英二话不说就拿出了自己的嫁妆支持曹德旺。可惜虽然前期赚了不少钱,后期白木耳生意因为政策变动等等原因却走了下坡路,曹德旺不仅没有赚钱,还亏进去不少。

这让曹德旺很愧疚,面对支持自己的陈凤英,和刚刚出生的孩子,曹德旺觉得自己脸上无光,让老婆孩子跟自己吃苦。但陈凤英却毫不在意,反而安慰曹德旺重振信心,用自己的温柔体贴照顾着失意的曹德旺。原本不满意这个妻子的曹德旺也慢慢看到了妻子的过人之处,两个人因祸得福,感情更加亲密了。

为了东山再起,曹德旺觉得自己去大城市打拼,家庭先交给妻子照料。经过数年奋斗,曹德旺的生意渐渐步入正轨,可这个时候,曹德旺身边却出现了一个红颜知己。

这个女孩和陈凤英很不一样,她让曹德旺一度觉得遇到了真爱,甚至起了离婚再娶的念头,在给妻子的信中,曹德旺坦诚了自己的想法。

收到信的陈凤英十分难过,但她也并没有吵闹,只是希望见曹德旺一面,见面之后,陈凤英平静的说,离婚可以,只希望将三个孩子和他们两个住过的房子留给她,让她不至于没人陪伴。

听见妻子的话,曹德旺深感痛心,他想起这些年艰难创业的时光,如果不是远在家乡的妻子一直默默支持自己,自己怎么会有今天,自己和妻子多年的夫妻之情,也是真真切切的呀!认清内心的曹德旺发现,自己最依赖的还是妻子,他决定回到妻子身边,好好补偿这些年来的亏欠,并且把名下的财产都送给了妻子。

三、爱国企业家

这些年来,曹德旺一直坚持为中国制造质量过硬的玻璃回报国家,虽然身家过亿,曹德旺却没有自己享受,而是把大部分钱财捐赠给了国家,每次国家需要的时候,曹德旺总是第一个捐钱捐物,在所不辞。

但曹德旺却从不以慈善自居,他一直对媒体说,这是一个企业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己不过是做了一点小事。,曹德旺一直坚持做民族企业,面对美国的诱惑,曹德旺表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怎么能抛弃祖国呢?自己的企业,要给中国做贡献。这番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民族大义。

世上很多有钱人一旦飞黄腾达,糟糠之妻便惨遭抛弃,值得欣慰的是曹德旺守住了自己的良心,没有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陈凤英的奉献也没有被辜负,这样的好结局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一段婚姻常常要经受很多考验,对于曹德旺这样的富豪之家更是如此。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一份责任,既然选择走入婚姻,便要敢于承担责任,不做出任何婚姻忠诚的事,这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

其实,曹德旺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国企业家”,他这些年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我们一直都看在眼里,企业家受国家扶持,民众支撑,自然应该有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是人人都敢于奉献,正是在这样的衬托下,才显得曹德旺的爱国情怀格外可贵。

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就是身后的国家,这一点,曹德旺非常清楚,我们尊敬这样的人,只有这样的企业家,才是民族的希望。

玻璃大王曹德旺

世间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这个问题,想要摆脱它,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这是曹德旺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这句话的真正出处,是他母亲教给他的人生诲言。

他凭借着这一句话,在创业的过程中未曾放弃过。而每一个成功者的后面,都有一个默默为之奉献的女人,他亦是如此。

22岁那年,在母亲的介绍下,他与没有文化的陈凤英走到了一起。从此,夫妻俩在生活和事业上互相扶持着前进。

也许命运都会考验每一个将要成功的人,他事业开始有气候之后,别认识了一位让他认为是人生红颜知己的一个女人。为了她,他还曾经有过与糟糠之妻离婚的想法

而这时,妻子既不抱怨,也没有争夺财产的想法,她只是想要三个孩子和房子。他回家与她见面后,往日的辛酸不禁历历在目。,他改变了主意。那么,是什么令他决定留在糟糠之妻身边的?

中落的家道

近几年,曹德旺有几次都上了热门话题,发生在他身上的两件事更是民众讨论的焦点。

第1件事是他与美国之间的官司之争。他以个人之力,代表着中国的企业家,去击败了美国无礼的围追堵截。,还在美国开了厂区,让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人不是好惹的

第2件事是一篇专用来诽谤他的《曹德旺跑了,宗庆后还会远么?》的文章。它出来之后,就刷爆了各个网络平台,将他推至被骂的风尖浪口上。

而对于这一篇文章的回应,他只说“我是中国人,能跑到哪里去?”尔后,他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驳击这些语言的攻击,证明自己并没有跑。

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他特殊的家庭背景有关。

1946年5月,他出生在一个商人之家,不过这个时候,家道早已中落,家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财产和值钱的东西。

在他的祖爷爷曹公望那一辈,就曾经创造过一个辉煌,让曹家成为福建福清的首富之家。不过家业传到父亲的手上的时候,家里面的收支就只能维持温饱了。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他14岁就从学校辍学,在社会中谋生存。15岁那年,曹父突然从上海回来,决定用积攒下来的钱去做贩私烟的生意,看着他很机灵,所以就将他带到了身边。

烟草的进货在距离他们家100多公里的福州城处,他们在两地直接继续穿梭,一般都需要3~4天的时间。不过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畏惧,反倒是背着上学时使用的书包,同曹父一起去运输货物。这一件事对他影响非常大,是他做生意的开始,也是改变命运的起点。

后来,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起色,但家庭和感情方面却陷入了困扰。面对着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红颜知己,他应该选择妻子,还是这一个女子?

红颜知己

张爱玲曾经说过“每个男人的一生都会遇到红玫瑰和白玫瑰,在普通人里,这两种玫瑰总有一只是好些,而另一只差些……

对于曹德旺来说,他的一生也遇上了两朵玫瑰,不过这两朵玫瑰都对他非常好。当他必须要选择两者之一的时候,相信这个问题,很少有男人能够下决心,至少这里是没有对和错的。

种植和卖白木耳是曹德旺事业的真正起步,这个生意让他积攒了很多的资本,为后来开设玻璃厂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

而在做这个生意的过程中,由于担心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陪着自己受苦,所以他将他们都遣回了老家生活,而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奔波着。

就在这一个艰难的时期,一位女子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他。为了他,她到处奔波着张罗生意。,又为他顶着来自生意方面的压力。

,她既是生活方面的助手,也是创业和事业方面的搭档。对于事业来说,他们是绝配的一对。

曹德旺也表示,“她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红颜知己”。他为什么敢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当时他只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农民,而她则是能力极强的国企工作人员。就算是如此,她也极其欣赏他,这也许就是他敢这么说的原因。

就算是如此,生活总会有一场别离宴,两个不应该走到一起的人在还是必须要分离。他不得不在这个重要的关口上做一个选择,她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了。

与自己的妻子相比,妻子既没有文化,也不能在事业上给自己助力,但妻子是糟糠之妻,生活中的点滴都需要着她的默默奉献。此时,曹德旺了心头慢慢地浮现出自己与妻子之间的往事。

创业过程中的点滴

曹德旺曾经对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席,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这里的“她”,指的是陪伴着他有30多年的糟糠之妻陈凤英。

他们是结发夫妻,陈凤英的身上有1/4的马来西亚血统,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从小就没有读过书。

而嫁给了曹德旺之后,她完全变成了一个默默奉献的家庭主妇。曹德旺曾经对外人说,她在家里面不敢接电话,主要是担心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家里的东西全都是自己买给她的,除了柴米油盐,她基本上都是零开支。

从22岁结婚起,她就这样默默地陪在他的身边。在当年,她只不过是一个黄花大闺女;而如今,岁月早已在他的脸上滑下了很多的刀痕,让她看上去不再那么年轻。但回首望去,他们已经在一起30多年。

回想起创业之初,曹德旺说“当时没有钱,把她的嫁妆全都卖出去了”。不过这个生意并不顺利,他最终还栽下了一个跟头,欠下了同村人的1000多元钱。

尽管已经负债累累,但她此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在曹德旺的身边。他说“要是换上别的女人,此时已经可能大哭大闹了”。

就是这一份默默的坚守,才让曹德旺在两朵玫瑰之间,选择了她。为了表达对她的爱,福耀玻璃集团成立之后,他只是做公司的总裁,而她则是公司的所有者。这一个礼物的给予,是多少的男人都做不到的。

曹德旺利用多年积攒的积蓄,在福清市高山镇承包了一个玻璃厂,而后慢慢地发展壮大,成立了福耀玻璃集团。可以说,他在人生的路上,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的这个公司与其他的公司不一样,彻底的改变了我国在汽车玻璃市场方面的局面,在这之前,这方面的货物基本上都是100%的依赖进口。除了在国内发展之外,他还积极地向国外拓展,最终在美国也建立了厂区。

而获得了钱财之后,他并没有用他们来满足自己的物欲。据有关数据的统计,他曾经以个人的名誉捐赠出了超过10亿元的善款。并且,在2011年的时候,一度被评为中国的首善。他的这些成就,也许与他不忘初心的心态有关。

郑鑫源。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曹晖是福耀集团老总曹德旺的大儿子是福耀玻璃总裁,他的老婆叫做郑鑫源,加拿大海归,家境殷实。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在中国福州注册成立,是一家生产汽车安全玻璃和工业技术玻璃的中外合资企业。2020年9月10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482位。

曹德旺是国内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创立了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集团,拥有巨额的财富。他却把公司的全部财产,都写在了妻子的名下,着实令人惊讶和迷惑。曹德旺的妻子是陈凤英,没有什么文化,夫妻俩一起生活了30多年了,感情很深厚。她陪伴曹德旺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日子,从没有什么怨言,默默的支持丈夫的事业。

如今曹德旺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家庭也富足起来了。曹德旺一直没有忘记的自己结发妻子,会对她她一生负责。正如曹德旺所说,把公司的财产写在妻子名下,是为了让妻子安心,放心,一辈子有所依靠,即使他不在了,别人也会对她好。这是一般人很难体会到曹德旺的用心良苦,也不能体会到他们一起经历的岁月,一起经历的磨难,可谓是大爱至深。

在年轻的时候,曹德旺的生活很艰难。他做过小贩,贩卖过烟丝和水果,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十分辛苦。后来也种过地,干过果树技术员,日子一直很拮据。他的妻子陈凤英,每天坚持给他做饭,干家务,抚养孩子,没有抱怨过曹德旺,总是默默的支持他,从不反对他的事业。在曹德旺创立福耀玻璃集团以后,虽然家庭富裕了,妻子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支持和关心他,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曹德旺对于财富看的很淡,热衷于慈善事业,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从创业初期,就开始捐款助贫。他不仅为家乡捐款,还积极援助全国各地受灾群众。根据有关慈善榜统计,曹德旺对于慈善事业的个人捐款已达110亿元,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大慈善家。可说曹德旺的这些善举,真正的诠释了他对财富的理念,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造福了大众。 

曹德旺16个女人都是管家的身份。曹德旺有个甘苦与共的妻子,请了16个女管家,其实是为了照顾妻子的日常起居,而曹德旺自己喜欢喝酒,他自己又不懂投资,所以干脆买了茅台酒放起来。

曹德旺被称为玻璃大王,他所创办的福耀玻璃,专注做汽车玻璃和汽车级浮法玻璃,目前市场占有率已成为全球第一。

人物经历

曹德旺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邮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上。

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兵荒马乱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地看着家中顿时变得一贫如洗。

16岁的时候,年少的他开始冒着被扣上投机倒把帽子的危险帮着父亲倒烟丝,到了1966年左右,烟丝生意难以为继,于是改做水果生意。每天凌晨3点多就出发,从高山公社骑自行车赶到福清县城时天刚放亮,等果农来了就开始与他们讨价还价,谈定价格装好水果后差不多已到中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